北京市发布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全文】

2021-8-17 19:06 来源: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北京市氢能技术与产业能力


北京市氢能技术研究在我国起步最早,经过近二十年持续研发和企业孵化培育,现基本掌握氢能产业体系各技术路线主要环节的关键技术,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全产业链基本贯通,在科技创新、产业基础、支撑要素和市场应用方面具有全国领先优势。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氢能产业相关企业、机构数量约150家,其中,氢能供应领域73家,燃料电池领域89家。2020年,北京氢能产业实现产值约30亿元,总体处于中试到产业化过渡阶段。

在氢能供应产业领域,北京的整体技术水平与产业化能力全国领先。北京是我国石化原料制氢和工业副产品制氢的主要技术方案研制和供给方,电解水制氢的碱性电解槽技术路线成熟;在储运环节,气态、固态和液态储运的多数技术瓶颈实现突破,车用气瓶产业化能力较强;加注环节的成套设备供应和建设交付运营能力均已具备。前沿领域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固体氧化物电解水、液氢核心装备及液氨、甲醇等氢储运媒介等关键技术与零部件均提早启动研发布局。

在氢能终端应用产业领域,北京的整体技术水平与产业化能力国内优势地位明显。膜电极、双极板、空压机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部件环节已基本实现自主化,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等依赖进口的领域已实现突破,电堆、动力系统全国领先,较早启动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布局。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示范应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三大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氢能产业,打造自主可控、绿色安全的京津冀氢能全产业链,加快提升产业技术创新与装备制造水平,推进氢能多领域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引领我国氢能产业发展。

(二)发展原则

1.创新引领

以自主创新为引领,把握全球氢能产业发展趋势,依托首都科技资源能力,充分发挥技术创新高地优势,明确产业发展路径,着力突破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核心工艺和高端装备“卡脖子”技术,快速实现产业链关键技术的自主化和产业化。

2.协同发展

以产业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为纽带,创新区域合作发展模式,统筹京津冀地区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建立三地氢能产业发展统筹机制,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布局。

3.示范带动

以冬奥会、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昌平区未来科学城氢能产业综合示范区等重大示范应用为牵引,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设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货运示范专线,加快氢能在交通、发电、供能、工业等多领域全场景示范推广应用,带动全产业链技术进步与产业规模化、商业化发展。

4.技术多元

立足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定位,面向未来产业发展趋势,超前布局多种前沿技术的基础研发和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迭代,形成技术储备和试点示范,促进氢能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5.绿色安全

推行清洁氢源的规模化生产、供应与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引导氢能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安全意识,建立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监管保障体系,加强运营保障、质量管控与应急管理,健全安全标准与规范体系,提高检验检测能力,筑牢京津冀安全红线,保障产业的安全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科技创新驱动为核心,强化政策引领和产业培育,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设计、国际交流和应用推广平台,努力把北京市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城市与科技创新中心,驱动京津冀氢能产业协同发展,合力构建氢能与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形成氢能低碳化、规模化生产与应用,着力打造“区域协同、辐射发展、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产业创新高地,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2.阶段目标

以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大示范工程为依托,2023年前,实现氢能技术创新“从1到10”的跨越,培育5-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减少碳排放100万吨。交通运输领域,推广加氢站及加油加氢合建站等灵活建设模式,力争建成37座加氢站,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分布式供能领域,在京津冀区域开展氢能与可再生能源耦合示范项目,推动在商业中心、数据中心、医院等场景分布式供电/热电联供的示范应用;开展绿氨、液氢、固态储供氢等前沿技术攻关,实现质子交换膜、压缩机等氢能产业链关键技术突破,全面降低终端应用成本超过30%。

2025年前,具备氢能产业规模化推广基础,产业体系、配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培育10-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氢能产业关键部件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成3-4家国际一流的产业研发创新平台,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减少碳排放200万吨。交通运输领域,探索更大规模加氢站建设的商业模式,力争完成新增37座加氢站建设,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分布式供能领域,在京津冀范围探索更多应用场景供电、供热的商业化模式,建设“氢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累计推广分布式发电系统装机规模10MW以上;建设绿氨、液氢、固态储供氢等应用示范项目,实现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材料及部件自主可控,经济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四)产业布局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