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周期视角认识“双碳”目标
一般而言,建筑碳排放可以按建材生产、建材运输、建筑施工、建筑运营、建筑维修、建筑拆解、废弃物处理七个环节构成全生命周期排放量。建筑全生命期碳排放中运行阶段占据最大比例,在60-80%左右;其次是建材生产的碳排放,在20-40%左右;施工过程仅占5-10%左右,拆除阶段占比更低。尽管一些学者和机构对各阶段的具体占比存在一定的分歧,但都普遍认同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主要源于建筑运行和建材生产这一基本共识。
(二)各阶段“双碳”目标潜力简析
1.基于行业特性看建材端“双碳”目标
建材工业是典型的高能耗重工业,需要持续改进工艺,推进生产过程低碳化,才能实现碳达峰。此外,建材工业的特性决定着碳减排存在天花板,更难以靠自身实现碳中和,因此对建材工业在碳中和目标中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还需要更系统深入的研究。
2.基于转型升级看建造过程低碳化
与先进制造业相比,工程建造过程劳动密集特征明显,生产工艺过程标准化程度低、机械化程度低、信息化程度低,建造过程的组织管理还不够集约和精益。建筑业一是要“补旧课”—提高工业化水平;二是要“学新课”—探索智慧建造;三是要“降影响”—推动绿色建造,才能促进生产方式的全面转型升级。
3.基于占比与潜力看运行阶段“双碳”目标
建筑运行碳排放达峰时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系统碳排放达峰时间,并且建筑运行碳排放将更早达峰。随着未来电力系统零碳化,间接排放趋于零,建筑碳中和的目标将取决于直接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