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价值,做活市场的“乘法”
森林
碳汇功能创造了新的二氧化
碳排放空间,这为其商品化提供了理论基础。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
碳中和目标。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显示,植树造林、改善森林管理不但具有较大的
减排潜力,还能带来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效益。例如,欧盟的新森林战略不但通过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修复改善了森林质量和数量,还建设了碳排放交易
市场,推动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气候投融资体系和产业链绿色化转型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为此,应以林权改革为契机,积极与金融、水利、
电力等行业领域合作,充分培育和挖掘“碳汇”林业所具备的市场交易价值,加速推动碳汇市场建设,使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化,改变资源无偿占有和无偿使用制度,引导民众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实现林业的倍增效益。
林业管理部门要完善机构设置和专业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设置专门的“固碳增汇”监测、估算和交易监管机构,完善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明确产权关系。为此,要充分利用好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等交易试点平台,发挥好其在林业碳汇商业运营模式等方面的“问路石”作用。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对通晓林业等绿色
节能低碳技术、
法规和金融知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获取管理和人才的倍增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