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新能源技术成熟度决定了
碳中和进程的快慢。3月17日,华为发布了“智能光伏未来十大趋势”,提出面对2025年,光伏发展的全面数字化、AI增效、虚拟电站、综合智慧能源等发展趋势。比如上海龙阳路基地光伏发电项目通过采用华为光伏逆变器,将通信信息技术与光伏相融合,相比传统解决方案,发电量提升2%以上、运维效率提升50%以上,总体度电成本可降低6%。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
电力系统。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刘为说,这对储能产业来讲是历史性机遇,即将迎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期。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也提出了与储能相关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说,与传统能源相比,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输出不稳定,具有波动性、间歇性和随机性等特性。如果配置智慧型储能设备,形成发、储、用一体化的清洁供电系统,可帮助可再生能源平滑出力,“削峰填谷”改善电力质量等。
技术创新是降低光伏发电成本的重要手段,我国部分龙头企业已经把5G、AI、云等新技术与光伏进行深度融合。华为副总裁、华为数字能源产品线总裁周桃园表示,光储一体化发展将加速碳中和。在未来,光伏平价将走向光储平价,传统储能必然走向智能储能。
“推动储能应用和装备制造业协同发展,创新发展。”张天任建议,集中攻克制约储能技术应用与发展的规模、效率、成本、寿命、安全性等方面的瓶颈技术
问题,形成系统、完整的技术布局,形成新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推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与可再生能源、储能领域融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