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低碳的生活方式对弥合排放差距至关重要

2020-12-17 09:30 来源: 绿聚人 |作者: iGDP

2020年12月9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了《2020排放差距报告》。每年,《排放差距报告》都会评估“预测排放量”与欲实现《巴黎协定》规定的2℃温控目标(及进一步实现1.5℃温控目标)所要求的排放水平之间的差距。该报告发现,2019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创下59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历史新高。今年,疫情大流行导致人员出行受到限制、工业活动迅速放缓、发电量大幅减少,预计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将下降7%。但是,这一降幅仅仅意味着到2050年全球升温幅度降低0.01℃,世界仍朝着截至本世纪末升温突破3℃的方向发展。

图片来源:UNEP微信公众号
 
如果采用基于消费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法计算,全球约三分之二的碳排放都与家庭排放有关。要实现《巴黎协定》1.5°C的目标,就需要到2030年将消费排放量减少到人均生活方式足迹约2–2.5吨二氧化碳当量。并且,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的排放量是最贫穷的50%的人口的总排放量的两倍以上。这意味着,最富有的1%的人需要至少将其人均排放量缩小30倍,才可能使最贫穷的50%的人的人均排放量增加到目前水平的3倍。因此,在全球范围实现公平低碳的生活方式对达成《巴黎协定》的气候目标意义重大。《2020排放差距报告》的第六章专门探讨公平低碳的生活方式弥合排放差距的方方面面,本文试图做一简要概述。

开宗明义,报告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持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弥合排放差距的先决条件。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18年发布的报告显示,要实现《巴黎协定》的1.5度目标,需要到2030年将人均生活方式消费排放量减少到大约2到2.5吨二氧化碳当量,到2050年进一步减少到0.7吨。
 
生活方式的排放与许多来源和部门相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出行、居住和饮食,分别占生活方式排放量的17%、19%和20%,因此也意味着在这些领域有很大的减排潜力。报告基于避免-转变-提升(ASI)框架分析生活方式减少排放的类别。“避免”类别是指通过减少消费的某些方面而减少的能源或碳需求(例如,减少旅行,减少电器);“转变”类别是指将行为转变为低碳强度的消费模式(例如,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公共交通工具代替私人交通工具;以植物为主的饮食);“提升”类别是指在不改变基本消费活动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效率或用低碳技术替代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比如提高的车辆效率和转换为电动汽车(BEV)、高效的家用电器、家用可再生能源以及有机食品的消费。

下图显示了在出行、居住和饮食领域通过避免、转变、提升分别可以带来的减排潜。报告中对这些领域里最具影响力的减排手段、减排潜力和带来生活方式转变的体制政策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辅以基于研究的实证案例。因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赘述。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下载英文报告,仔细研读。下图显示了在出行、居住和饮食领域通过避免、转变、提升分别可以带来的减排潜力。

图片来源:2020 Emissions Gap Report
 
采取更强有力的气候行动须包括私营部门和个人消费行为的改变。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有许多良好实践的例子表明有可能采用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比如:用铁路出行代替国内短途航班;提供激励自行车和共享汽车所需的基础设施的同时限制汽油车;提高住房的能源效率、电网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电;确保在公共部门提供低碳食品,并制定减少食品浪费的政策。
 
在发展中国家推广低碳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因为在这些国家正在发生的结构性转型提供了将发展目标与气候目标协同的机会。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正在快速增长,现在采取的基础设施和决策采用的政策有长期锁定效应,因此选择高碳或低碳生活方式是个严肃问题。例如,目前全球估计有30亿人依靠高污染和不健康的秸秆、木柴等燃料进行家庭烹饪和取暖,将这些能源转换为电力和清洁燃料可能会对住宅的减排产生重大影响并提供多种发展成果。
 
迄今为止相关研究提供的证据表明,排放量的增加是现代生活方式的基础。减少排放量需要对消费和行为方式进行重大改变,尤其是全球的富人。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减少排放,需要改变更广泛的结构性条件和个人行为。生活方式受到社会和文化习俗,已有环境以及财务和政策框架的影响。结构性条件与人们的生活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动态的:个人选择会对他们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进而加强或挑战生活方式对气候变化的贡献,其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图片来源:2020 Emissions Gap Report
 
报告中列举了促进向公平低碳生活方式转变需要考量的五个方面,包括:激励、信息和提供多种选择;为低碳生活方式提供的基础设施和日常生活的便利度;公民参与;社会影响以及打破陈规陋习。

全球应对新冠疫情的实践提供了迅速改变生活方式的可能路径,总结起来:政府必须创造条件使生活方式改变成为可能,公民社会的行动者必须鼓励积极的社会规范,以及促进对生活方式改变形成共识,基础设施必须支持行为改变。许多国家应对疫情的的封锁期很长,如果有长期手段的支持,利用封锁期足够建立新的、持久的范式。各国政府在其疫情复苏计划中,有机会打破根深蒂固的做法来催化社会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

展望未来,报告认为,过往将“行为改变”与“系统改变”对立起来讨论的方式不可取,这两者本来就是一体两面。关于生活方式改变的沟通中,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个人生活方式与这些生活方式塑造的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系统之间持续的互动。

报告指出,将关注点从经济增长转移到考虑生态资源限制的公平和福祉的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转变,可能会挑战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改变法律文件和行为规定的过程有可能在几年内发生,根本的社会和文化规范的改变比暂时的行为改变更难实现。当然,新的规范一旦确立,它们可能会更持久并且支持更广泛的低碳生活方式。

总而言之,低碳生活方式的实现需要对社会经济体系和文化习俗进行深刻的改变。需要确保民间社会以及政府的参与,以确保这种行为能够在维持人们的福祉的同时,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大幅削减。

编译/汪燕辉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