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气候变化
践行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11月1日(周五)14:00我们邀请你来“气候变化倡导、教育与行动”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主题分享会与专家们一同探讨气候变化相关议题了解可以参与的气候行动与我们一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你也许不了解“全球气候变化”,但你应该对它不陌生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珊瑚礁大面积死亡……是我们听到的越来越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坏消息
尽管有所起落,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仍在上升。(NASA数据,改编自戈达德太空研究所的表面温度析。)
科学界不断重申,要在203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5%,到2050年达到
碳中和,到本世纪末将气温上升控制在1.5℃以内。不然,如果维持高温室气体排放,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1.1米,到2300年将上升5.4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让人忧心的是,能源使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18年激增,达到了331亿吨的历史新高,按照目前的趋势,到本世纪末,我们面临的全球变暖幅度至少到3°C。这让《巴黎协定》的实现看起来似乎遥不可期。
所以,将在年底召开的COP25显得尤为重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将口号转变为动力、行动和全球影响,已经刻不容缓。
让人充满希望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做出了“到2050年实现净零
碳排放”的承诺,全球的青年们也愈发成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力量。
9月14日-18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举办的第二届“人与生物圈计划”青年
论坛,就青年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表了《长白山宣言》。
9月21日的联合国“青年行动峰会”上,中国青年代表与来自140多个国家的数百名青年一道为气候变化发声,致力于用各种方式减少全球碳排放。
9月23日,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瑞典青年气候活动家格蕾塔桑伯格呼吁全球领袖,“必须紧急行动”,“所有年轻人都会看着”。

青年的身影

我们很开心地看到世界开始倾听青年的声音,我们也有了更大的展示与发挥作用的舞台。
但是,与小编一样,大家可能会觉得不知道如何去参加类似的全球性大会、交流自己的想法、释放自己的热情参与到保护行动中去 →
别担心
这次我们特别邀请到了来自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团中央国际联络部、中国民间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CAN)、全国青年环保组织联盟等组织的专家和代表等组织的专家和代表,全方位地探讨和交流你们所关注的
问题。他们会-分享他们参与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的收获和感想-分享如何传播气候变化理念,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讨论如何更好地将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到行动上-介绍参与类似高逼格活动的渠道所以,可谓是干货满满,值得期待~
剧透一下,活动中还会有惊喜小奖品噢,不知道会被哪位幸运的亲带走~
嘉宾介绍
柴麒敏
现任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际部主任、副研究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现代管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对外经贸大学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客座教授,
贵州理工学院客座教授。作为政府代表团成员长期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全球气候战略委员会委员,绿政通识等专栏作家,关注政府绿色新政改革方向、能源
市场和金融创新、全球气候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倡导生态文明大众化进程。
王艺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国际组织处副处长。多年从事青年对外交流工作,主管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亚信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框架下的青年交流活动。曾多次参加联合国社发会、联合国青年论坛、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等国际会议。
祁悦
祁悦博士是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高级
政策经理,参与机构全球政策研究和倡导,负责中国相关的政策议题以及与中国政府的沟通交流。在加入CDP之前,祁悦供职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谈判,作为研究人员负责和参与了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碳交易机制相关的多项课题。

李夏洁
中国民促会国际部副主任,负责中国民间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CAN )和中欧民间组织互换项目工作,协调CCAN网络成员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主办边会、新闻发布会以及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递交立场书等,介绍中国民间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果,与许多利益相关方开展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倡导经验。李夏洁所负责的中欧民间组织互换项目与德国和比利时的民间机构合作开展,每年支持12对中欧民间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工作交流,已经有超过20个欧洲国家和18个中国城市的130名工作人员参加。

姚喆
姚喆在环保机构“中外对话”担任气候战略传播官,重点关注气候外交、国际气候谈判、能源转型等议题。她经常参与气候领域的国际会议和交流活动,同时协助合作伙伴开展国际传播工作。她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并在巴黎政治大学获得了国际发展的硕士学位。

王媛
中国民间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CAN)理事,自然之友“低碳+”项目负责人,自然之友低碳展馆总馆长,负责“低碳家庭实验室”项目。经过多期低碳家庭改造,积累了近70户改造家庭样本后,她和小伙伴一起完成了低碳家庭到低碳展馆的升级,把大家的绿色IDEA集合在一个空间里去实现。历时7个月,数百名营造志愿者参与营造,2018年7月28日,自然之友低碳展馆正式启用。这个面积百余平米的空间里藏着无数低碳
节能的小秘密,是属于绿色生活探索者的真正的“低碳家”。

王则开
世青创新中心秘书长,并担任全球社会事业委员会执行董事、
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协会理事等职务,他推动了中国青年创想计划,联合国重要会议中国青年代表团等项目设立,并成立世界青年论坛,联合国我的世界中国项目的秘书处,并带领世青创新中心获得亚洲开发银行的亚洲青年奖,联合国人民心声新媒体创新奖和人民日报海帆奖。曾担任中国大陆区总监(MCVPICX)服务于全球最大青年组织之一的AIESEC,作为青年代表受邀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和联合国里约+20峰会等国际重要会议,并受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温家宝等领导人的接见。2010作为全球五位青年可持续发展先锋之一参加GRI全球可持续发展与透明度大会,2012年被欧洲知名智库罗马俱乐部邀请作为“全球50位30岁以下青年领袖”参与“世界未来变革” 计划,并在之前获得过世界商业对话(OFW WBD)青年学者,中澳青年联合会奖学金等多项荣誉。

余惠玲
北京富群社会服务中心创办人,理事长,富群环境研究院执行总监, “应用社区发展”专业硕士,曾游历16个国家,深入印度、尼泊尔、卢旺达和美国的一线社区学习社区发展。拥有十年在社会传统文化研究、乡土环境教育和自然保护公益事业领域工作经历,包括珠峰国家自然保护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项目、
青海三江源地区社区共管和环境教育、善水项目、阿妈热瓦项目等。曾在爱尔兰最大环境教育和青年发展组织ECO-UNESCO担当“青年可持续发展项目”培训助理。是三江源首本乡土生态环境教材《家住三江源》的主编和主要作者之一,该书已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9年9月,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代表机构参与了“联合国青年气候行动峰会”。
活动流程
13:00-14:00 嘉宾和参会者签到
14:00-14:10 欢迎辞
14:10-14:20 开幕主题发言
14:20-15:10 议题一: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主题分享及问答互动环节
15:10-16:00 议题二:跨界合作- 推动气候变化倡导、教育与行动及问答互动环节
16:00-16:10 茶歇时间
16:10-17:00 议题三:共同行动- 展望COP25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微访谈与互动交流最后,进行活动总结,
全体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