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绿色繁荣新世界 ——2019年国合会分论坛综述

2019-6-3 13:50

推动绿色“一带一路 ”走实走深

国合会“一带一路”倡议与绿色城镇化分论坛就“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区域协同发展及城市管理经验分享、环境质量改善和绿色城市、绿色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创新与实践等问题开展深入研讨。

当前城市的长期投资将锁定城市形态、基础设施和消费模式几十年。全球大多数城市基础设施尚未完善,到2030年,经合组织(OECD)估计需要50万亿美元的投资。这一增长的大部分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亚洲和非洲。同时,预计将有数以亿计的新城市居民,其中发展中国家几乎占据了大部分。这些趋势为将城市转变为可持续经济增长和减贫的引擎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一带一路”与绿色城镇化十分契合,国合会中方首席顾问刘世锦在发言中讲到。城镇化是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变迁,目前中国城市化进入新阶段,具体表现为大都市圈快速成长,如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城镇化同时面临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城市建设集中于硬件,纠错成本很高;另一方面交通(高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将改变城市的结构和形态。绿色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之一,但具体操作层面还需要借鉴国际经验。

国合会委员、世界资源研究所总裁斯蒂尔表示,中国的城镇化投资将为世界的发展作出贡献,中国的最佳实践也可以与世界分享。中国可以通过政策影响对外投资的效果,从而帮助“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绿色城镇化。城市化投资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划城市形态,控制城市规模;二是优化城市交通网络,重视公共交通;三是建设绿色建筑和基础设施;四是坚持低碳发展,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亚洲区办公室主任卡布拉基表示,“一带一路”的经济效益已是世界公认,但“一带一路”环境问题刚刚获得足够的关注。建设绿色“一带一路”至关重要,这需要中国进一步加大投入,通过最佳实践、能力培训、技术援助和资源互助等,引领和支持“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加强政策沟通对接,又要实施能力建设项目,展示“一带一路”为实现双赢带来的机遇。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表示,中国拥有良好的土地供给制度,但是由于我国税收制度、财政制度和货币制度的影响,导致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造成用地的碎片化,具体表现为住宅用地密度远高于其他用地。此外,由于政策导向不明确,在公共交通大力发展的同时,私人交通却没有减缓趋势,这些教训也应积极分享给其他国家。

杭州市政府副市长胡伟介绍了杭州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打造“美丽杭州”和美丽中国样本的实践经验。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拉卡梅拉表示,目前全球67%-76%的电力需求来自于城市,71%-76%的能源相关碳排放也来自城市,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在当前的能源结构调整中十分重要。预计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能源总量的80%以上,“一带一路”是实现这一目标以及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路径。

国合会特邀顾问、荷兰环境评估委员会主席莫马斯表示,中国的城镇化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中国有许多促进城市与自然相结合的发展案例。莱茵河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可以进行比较,二者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可以相互借鉴。

大自然保护协会城市项目亚太区总监鲍勃指出,要加强城市与自然的融合,通过自然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在此过程中要实现规划和保护协同增益。中国在过去40年的城市化经验和教训将帮助其他国家降低发展成本,“一带一路”倡议将帮助全球许多城市加入全球化的行列。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