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
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研究所副教授钱小石在《焦耳》上撰写综述文章,对巨电卡效应基础理论、电卡材料表征方法,以及10余年来电卡制冷技术发展出的新材料、新物理效应进行了详细描述。
为了解决全球气候变暖
问题,当今科学界不断努力开发
节能减排技术。在所有的高能耗行业中,制冷空调行业消耗了全社会总用电量的1/4,而常用制冷剂却是温室气体。相对于开发新型制冷剂,电卡制冷技术从热力学循环上重新定义了制冷技术,是对现有替代方案的重要补充。
“电卡技术的制冷效果来源于变化电场中凝聚态材料的相变,得到吸热/放热的循环制冷效果。该技术的发展需要整合机械、制冷工程、电子工程、材料工程、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充满挑战性。”钱小石告诉《中国科学报》。
研究人员还对电卡材料的当量全球气候变暖指数(TEWI)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电卡制冷技术TEWI值为常规蒸汽压缩技术的5%,与同为固态制冷的半导体制冷相比其TEWI值仅为13%~20%。最后作者展望了电卡制冷的挑战和机遇,同时对电卡制冷器件设计及应用场景进行了描述,由于具有集成度高、易维护、体积大小可控等优点,电卡芯片级冷却系统可以应用于高热流密度的5G通信基站/云服务器热管理,
航空级电卡制冷器可应用于近空间高超音速飞行器热防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