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生态连锁反应,人类无法独善其身,全面合作迫在眉睫

2019-3-24 09:39 来源: 华夏气候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生态连锁反应,人类无法独善其身,全面合作迫在眉睫


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要通力合作,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学科研究要互相交叉,全社会要形成合力,全人类要通力合作,政府也要担当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绿色的地球,实在是一件太重要的事情

作者秦大河院士是全国政协资环委副主任委员、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CCTC(华夏气候技术中心)名誉理事长

全球变暖是一个热门话题,而且现在越来越暖,这种状况在一小部分地区,可能带来正面效应,但在绝大多数地区,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这一结论,科学家们小心求证了百多年。
 
根据气象记录,上世纪以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不断上升,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上升的速度明显加快,冰冻圈在退缩,海平面在上升,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越来越高。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变暖进一步加剧,其中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尤为显著。 2014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从1901年到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了约0.89度。
 
气侯变化发生在地球五大圈层,即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同时,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关联,关乎人类福祉,因此气侯变暖问题必然要和社会各届共同努力,共同探讨,集思广益,有效应对。
 
2018年是IPCC成立30周年。30年来,IPCC组织数千名专家,完成了五次评估报告的编写。评估报告系统地给出了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密切相关的科学结论,代表了国际科学界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应对的主流认识水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肯定了人类活动会影响气侯变化,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人类活动导致地球变暖,致使灾害丛生、人类社会面临的风险增加。
 
IPCC评估报告历来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直接或间接推进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我们看IPCC发布的五次评估报告,也在不断地深化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1990年第一次评估报告指出,观测到的增温主要归因于自然变化。那个时候我们还只是稍微觉察出了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个结论是在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提出来的,到了90年代给出了总结。5年之后完成了第二次评估报告,指出有明显的证据可以检测出人类活动对气侯的影响。人类活动不是我们说的上班下班,而是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各种温室气体和化学物质,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等,从而造成全球变暖。2001年,第三次评估报告通过更有力的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全球大部分增暖可能(66%以上的可能性)归因于人类活动。又过了6年,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明确指出人类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侯变暖的主要原因,概率是90%以上。第五次评估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20世纪中叶以来观测到的全球气候变暖,一半以上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它的信度是95%以上。
 
不久前刚刚通过的IPCC《全球1.5℃增暖特别报告》,评估了全球温升1.5度的影响和适应路径。我们相信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会有更多更新的进展,请大家拭目以待。
 
2018年夏季极端高温肆虐全球。世界气象组织认为,极端高温事件频发的原因,虽然很难简单归因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侯变化,但是长期来看,极端高温和降水增多这一趋势,无疑是由气侯变化引起的。我们知道地表平均温度每升高一度,空气中的水汽含量约增加7%,从概率上讲降雨量会增加,降水区域也会变化,有些地方的降水量大增,造成洪涝,干旱的地方可能更加干旱,灾害增加。气候变化也会导致台风强度加大、加强,比如2018年8月台风“山竹”来势汹汹,登陆珠海,损失惨重。
 
我是做冰冻圈研究的,冰冻圈如何变化?1979年以来北极海冰范围显著缩小。1970年代,北冰洋海冰的范围是1000到1200万平方公里,根据国际雪冰资料中心的资料,2018年8月15日北冰洋海冰范围是570万平方公里,9月15日达到最低,约为420万平方公里。海冰范围减少,会大大影响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天气、气侯,无论是冬季寒潮还是夏季强降水等灾害,可能都与此有关。
 
北冰洋海冰的冰量(体积)也在不断减小。北冰洋海冰冰量每年9月份最小,3月份最大,2017年9月冰量减少到约4000立方公里,而1979年9月为16000立方公里,海冰冰量38年减少了75%!美国国际雪冰数据中心的专家马克·斯莱兹将这种减少称为“死亡漩涡(the death spiral thing)”:“北极海冰覆盖范围正在呈螺旋状下滑,一旦越过临界点便无可挽回。我们很可能在有生之年便会在北极看到一个彻底无冰的夏天。” 不要以为这是好事,全球变暖将导致一系列问题,除了温度上升之外,海冰范围减少会影响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天气和气侯,冬季的极冷天气,夏季的强降水,自然灾害频率和强度的增加,都与此有关。
 
北极冰量的不断减少,也带来了北极航道的开放问题。2017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北冰洋中部公海面积很少,约280万平方公里。全球变暖,使得北冰洋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都会有所开拓。若全球温度再进一步升高,夏季整个北冰洋没有海冰,中央航道也会开通,这将大大便利各国的物资运输,同时在地缘政治方面带来更多问题,比如领土之争等。
 
再来看看人口。工业化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人口迅速增加,现在中国是13亿人口,全世界是74亿,预计2050年将达到90亿。人口增多将带来更多的资源消耗。此外,我国的人口结构不合理,未来还面临老龄化的压力。据说国际上的标准是一个家庭养育2.1个孩子才算安全系数,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是濒危家庭,我们现在有些家庭不生孩子,人口问题很复杂,又非常重要!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环境的足迹遍布全球,环境问题也从地区性问题发展成波及各国的全球性问题。除了南极洲、青藏高原以及某些人迹罕至的偏僻地区外,全球都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使人类将自己的领地在自然界中无限扩张,造成生态破坏、物种栖息地减小,带来了资源消耗加剧、生存空间紧张…………
 
层出不穷的新化学物质和材料问世,给环境造成了难以消除的污染,其中很多是不可逆的,比如现在70%的深海鱼类身体中含有塑料的微粒,深海鱼安全吗?也不安全,谁造成的呢?你,我,大家。看一看雾霾的污染,看一看生活质量的下降,所以生态文明建设是何等重要!
 
因此,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要通力合作,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学科研究要互相交叉,全社会要形成合力,全人类要通力合作,政府也要担当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绿色的地球,实在是一件太重要的事情!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