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2015年的“巴黎协议”并不是造成从2010年开始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价格急剧下跌的主推力,在卡托维兹会议达成的任何协议也都不需要推动在几年前已经开始的电动汽车主流化进程。这也验证了气候经济先于气候外交,同时气候经济的状况日趋向好。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仅2018年下半年,全球太阳能平均水平成本就下降了14%,风能下降了6%。尽管在2018年中,中国削减了对太阳能的补贴支持,但到2018年底,中国似乎还将再安装40吉瓦新增容量,这一数字比去年下降了约25%,但整个缺口将由其他
市场的增量来弥补。2018年出现自2012年以来,全球光伏发电设备的最慢增长速度,但中国大型太阳能光伏制造商都计划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将光伏装机容量提高2~3倍。
太阳能产业将在不久的将来恢复强劲增长,这得益于其毋庸置疑的“价值定位”,以及强有力的国家及次国家
政策信号——比如加州政府承诺到2045年实现零污染净排放,西班牙的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污染物排放。
在全球范围内,风电行业迎来了有史以来“次优”的一年,新增装机容量约55吉瓦。在未来几年,设备领域发展将创造新的纪录,到2020年,仅在美国就会有30吉瓦的新项目,到2030年,巨型风机的发展将带来100吉瓦以上的离岸风电项目。
在
交通运输方面,2018年中国的电动汽车需求占比占总销售量的5%,传统汽车市场保持平稳,目前所有的销售增量都出现在电动汽车领域。欧洲和美国的电动汽车市场进展相对缓慢,销量仅占新车销售总量的2%左右,但随着特斯拉Model 3车型的推出,以及各大型制造商的数百款新车型进入展厅,情况将会发生迅速改变。
在街头,一场无硝烟的充电桩战役已经打响,这将是一场大型石油公司和大型公用事业公司之间的“皇家”战争——壳牌公司收购了New Motion,BP集团收购了Charginaster,道达尔收购了G2Mobile。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ChargePoint刚刚结束了总计2.4亿美元的H轮融资,雪佛龙(Chevron)等为主要投资者。
锂离子电池生产在2018年达到了重要的里程碑——超过50%的产量用于电动汽车,而不是其他消费品。从现在到2021年,电池供应链可能会出现紧张,但彼时锂离子的生产能力将飙升至630吉瓦时,是目前产量的三倍。特斯拉100 兆瓦/130兆瓦时的Hornsdale电储能电池已经证明了其可提供短期电网服务的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可为其所有者带来良性的投资回报。
风能、太阳能、电动汽车和电池等先锋产业也正在拓展其他领域。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已经开始创造数十亿美元的价值。未来的实用型新型商业模式正在围绕着日间定价机制,散发其真正的吸引力。
下一代清洁技术在热能、工业、回收利用、航运、重型公路运输和天然气动力等方面都已做好充足准备。发展中国家超过1.5亿人口,正在通过分布式能源系统真正享受到其有史以来第一次获得的现代能源服务。
显然,押注于抵抗清洁能源和运输领域的进步,比押注于其蓬勃发展的风险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