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告别煤炭有多不容易?

2019-1-21 09:16 来源: 界面新闻 |作者: 王学琛

坎坷的“去煤之路”


作为工业化动力之源的煤炭,如今已成为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

在19至20世纪,工业化的欧洲、北美和日本建立了基于化石燃料的资源密集型经济体,在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了高昂的环境代价。

公开历史资料显示,1850年后,基于煤炭的经济体,如英国和德国,以及后来的苏联和美国,均产生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其中无法忽视的是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此污染事件最终导致4000人在1952年12月丧生,并促使英国于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空气法案》。

此法案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减少煤炭用量,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发电厂和重工业作为排烟大户被强制搬迁到郊区。

美国乔治敦大学环境史教授约翰• R• 麦克尼尔在其著作《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中介绍,整个20世纪全球人口增加4倍,经济规模则扩张14倍,能源用量增加16倍,工业产出则翻了40倍之多。与此同时,二氧化碳排放也上升了13倍,水用量增加9倍。

麦克尼尔在其著作中表示,这些并非全是坏事。生产力的提升提高了数亿人的生活水平,让他们脱离了先人的赤贫状态。不过,无法忽视的是,依赖化石燃料能源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即使环境代价逐渐明显,能源结构仍然难以改弦更张。

其中一个非常大的掣肘是,对不少国家而言,煤炭仍是确保其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元素。

例如,IPCC的报告中曾点名澳大利亚落实减碳政策的进度落后,提出澳大利亚应逐步淘汰使用煤炭,但澳洲政府立即表态说办不到。

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全国供电中有三分之二依赖燃煤,同时煤炭出口在2017至2018年度还创造了610亿澳元的收入。在此背景下,尽管诸多科学家力图说服各国领导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澳大利亚实行减碳政策的意愿一直不高。

据工商时报报道,澳洲财政部长弗里登伯格(Josh Frydenberg)表示:“停止使用煤炭根本是打高空、不切实际的目标。如果我们将煤炭从能源系统中排除,那么澳洲东海岸就有缺电的问题,将陷入一片漆黑。”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