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7年8月2日《关于
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电力、
水泥行业用能权交易
第三方核查、抽查项目成交公告》,采购方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确定本次电力和水泥行业用能权交易第三方核查及抽查项目供应商为以下5家,其中包括中创碳投、船级社
认证和华测认证三家中国自愿
减排(
ccer)项目第三方审核机构,成交总价为330万元。
福建省经信委本来申请财政资金330万元(每个项目均价3.75万元)支持省内用能权项目审核,但从成交金额看出,每个项目成交价格范围为1.7万至成交3.4万(价差一倍),而且据匿名人士透露,参与本次投标供应商报出的单个项目价格低至万元左右,无论如何,近乎惨烈的价格竞争确实令采购人节省经费近50%。
本次投标现场热闹非凡,碳主印象里面17家供应商代表汇聚一堂,“真刀真枪”地竞标仅仅5包项目,是近两年不多见的景象了。除了上述5家中标供应商外,碳主在现场还发现了碳圈的审核机构和咨询公司,比如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杭州超腾、
北京科吉、北京和碳等;还有著名的通标标准(SGS)、中
节能咨询、国网电科院等。我们从参与本次投标的公司数量和公司质量也能明白,用能权交易项目与
碳排放权交易项目审核思路和方式方法是很类似的。
不仅审核思路相似,连整体用能权交易思路与碳
排放权交易思路最终可能都会不出左右。早在今年5月份,福建省经信委招标确定中创碳投(也是本次用能权项目审核第三方中标机构)完成《福建省用能权交易
市场配套制度研究及配额分配设计服务项目》(中标价格:346万,令人羡慕~~~),我们知道中创碳投也是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政策研究和制定的主要参与者,所以福建省用能权交易或许从碳排放权交易中获得很多借鉴的地方。
按照2016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函》(发改环资[2016]1659号),
浙江省、福建省、
河南省和
四川省被选为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试点省份,目的是促进“十三五”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完成。《函》中明确2016年顶层设计和准备工作要做好,2017年试点开始,到2019年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最终2020年开展效果评价,并视情况逐步推广。那么,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浙江省已然走在前列,福建省正在迎头赶上,河南省和四川省还没有推出实质性方案。《函》中又确定两种试点路线:省内全面开展试点,或省内选择诺干地市开展试点,逐步扩大试点区域。显然,福建省走的是第一条路,而浙江省选择走第二条路。
早在2015年5月,浙江省就发布了《关于推进我省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随后海宁市、嘉兴市、临海市、衢州市、桐乡市均制定了用能权交易地方性规定。根据最近浙江省用能权成交公告中显示出大概用能量每吨标煤卖出50元,大概相当于每吨碳排放卖出17元,与
碳市场交易价格没有过分背离。
浙江省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设计则是由中国质量中心承担,作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顶层制度设计的另一个主要参与者,看来用能权交易和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关联性会越来越大了。
本次中标的供应商华测认证其实早已参与过浙江省用能权项目审核工作,加上本次中标福建省,华测认证可以算是中国用能权审核领域的佼佼者了。
关于用能权项目的实际审核工作,与温室气体排放项目的审核工作类似,较于后者需要确定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前者则需要给出企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也有相应的核算和报告指南做审核技术支撑,只要现场审核前,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审核员做简单培训,即可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