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2014-7-10 17:53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三大经济圈成为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区域经济发展特征最为突出,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明显,使各种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地区。

        京津冀都市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唐山、石家庄、秦皇岛、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和承德,涉及京津和河北省8个设区市的80多个县(市)。以汽车工业、电子工业、机械工业、冶金工业为主,是全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国土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9000万人,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约为67598亿元。人口总量约为全国的十四分之一,经济总量接近全国的七分之一,在国家的发展中是重要的一极。京津冀已经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第三个最具活力的城市群。虽然多年来京津冀地区在联合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成绩,但由于各种原因还没有形成全局性的目标、规划、部署与举措,没有形成大的气候,京津冀整体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与长三角和珠三角还有很大差距。

       事实上,追溯“京津冀”的概念,最早提出是在80年代初。30年来,这一概念不断调整,北京、天津、河北的合作却一直没有热络起来。近年,北京城市病加重,人口过多,交通拥堵,雾霾严重等等问题,使得京津冀协同发展走上顶层议事日程,事实上这也是京津冀三地共同的需要。河北虽有地理上环京津的独特优势,但在我国当前的体制下却陷入“大树底下不长草”的现实劣势,河北的人才、资源都向北京集聚,产生了巨大的虹吸效应。天津与北京虽同为直辖市,但是由于后者是首都,所以天津在与北京的竞争中也处于弱势地位。而北京被“摊成了大饼”,在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可承受之重,比如交通、环境压力,以及城市承载力等,都需通过转移到周边来缓解。

       通过一体化发展,可以进一步整合区域内资源、优化结构、聚集能量,形成更大的综合优势,取得更大的整体效果。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要解决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发展问题,还要为我国推动区域发展机制体制创新、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带动北方经济的发展。(完)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