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排放与GDP增长逐渐‘脱钩’

2016-11-13 23:24 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 刘宝亮

我国碳排放与GDP增长逐渐‘脱钩’

 
   “截止到2016年9月,全国7个试点碳市场配额现货累计成交量达到1.2亿吨二氧化碳,累计成交金额超过了32亿元人民币。这些进展彰显了我国以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在11月5日举行的2016泰山论坛暨《巴黎协定》实施研讨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全国政协资环委副主任解振华说,《巴黎协定》生效以后,世界目光将投向“落实行动”,全世界范围内将迎来考验各方能否兑现承诺、积极推动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实现的新阶段。

    2016泰山论坛暨《巴黎协定》实施研讨会、中国微能源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年会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和中国经济网联合主办,中国微能源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办,论坛主题为“互联网+绿色智慧能源——创新发展的微能源网”。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政府部门、产学研机构、社会组织、媒体等各界代表近300人就《巴黎协定》为国家的气候和能源战略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微能源网的建设与发展等议题展开研讨。
   
我国发展轨迹正逐步绿色化、低碳化
 
    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这份协定事关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安排,它的生效将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步,同时开启了全球气候治理新阶段。目前,已有74个国家正式批准了《巴黎协定》,这些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58.82%。

    作为巴黎气候协定谈判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在该协定艰难的签订过程中充分展现了非凡的中国智慧。在他看来,《巴黎协定》的实施将对中国产生巨大影响,将其付诸实践也会遇到不少需要克服的困难。

    解振华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十二五”以来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机遇,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采取强有力政策行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与2005年相比,2015年我国GDP增长了1.48倍,同期二氧化碳排放(不含林业碳汇)仅增长了53.47%。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015年比2005年只增长64.8%,预计2020年比2005年增长91.6%。这些变化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发展的轨迹逐步绿色化、低碳化。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其结果必然是碳排放与GDP增长逐渐‘脱钩’,在碳排放达到峰值后实现脱碳发展。”解振华说。

    解振华同时表示,尽管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和发展潜力。据世行报告,近20年中国累计节能量占全球52%,但2014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按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1.7倍,远高于发达国家。燃煤工业锅炉能效水平和电机系统平均运行效率比世界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以上,节能潜力仍然巨大。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已居世界第一位,接近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排放量的总和,人均排放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资源环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必须坚持创新,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才能补齐短板,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仍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要在确保长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加快转型升级,继续深化节能减排、提高效能、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非化石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建设等政策措施,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我国已经确定自主贡献目标,实际上建立了质量效益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倒逼机制,也为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解振华说道。
   
建设微能源网有利于保障能源供应,同时保护环境
 
    泰山论坛主席、微能源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原经济日报总编辑艾丰在论坛上表示,《巴黎协定》实施之际,能源革命既需要技术革命又需要体系革命,其中能源体系革命必须从中介体系入手,通过“互联网+”来解决能源问题,同时也要创造性地落实供给侧改革。他表示,从微电网层面来看,贯彻这个方针,一定要有创造性,一定要把消费和供给结合起来考虑,特别要考虑到消费者巨大的反作用。

    “发展微能源、建设微能源网,不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是能够大行其道的大事。”全国政协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石军说,发展微能源、建设微能源网,有利于保障能源供应,有利于保护环境,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居民福祉,同时广大居民还能通过微能源开发利用而使得全球温降、环境改善分享到良好的生态环境。

    据悉,微能源网是以终端能源利用效率为导向,与能源互联网有机链接的智能化区域能源生产、使用、调度和控制系统,是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它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是能源互联网的基本组成部分。

    华北电力大学输配电系统研究所所长、国家973计划能源专家咨询组成员张建华在论坛上表示,当前,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产业结构和能源分布不合理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微能源网,并逐步过渡到能源互联网。他表示,微能源网和传统电网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微能源网可以对分布式能源进行就地消化、就地平衡,同时也可以和大电网进行能量交换。

    据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2015年7月,国家能源局专门印发了《关于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6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和工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智慧能源简称为“能源互联网”。同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确定把建设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作为构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任务,并在全国征集城市能源互联网综合试点和典型创新模式试点。各级政府和企业踊跃报名、积极参加,目前上报的试点方案已达1000多个。

    “近两年,我国能源互联网政府支持力度较大,发展速度较快,并且驱动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发展前景广阔。”石军说。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