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金融增添一抹绿,成为Fancy Finance?

2016-9-1 21:56 来源: 计鹏新能源 |作者: 崔萌

如何给金融增添一抹绿


在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国际承诺下,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迫在眉睫。“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离不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绿色金融理念的普及,以此通过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民间资本投入相关的绿色产业,进一步解决绿色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以及带动相关绿色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诸多城市建设、产业发展、金融体系等问题开始集中地出现,迫切需要研究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剖析和政策制定者提出合乎可持续发展规律的政策措施,在逐利的金融市场背后,找到绿色产业与金融的结合点,激活碳市场、盘活资本,有效地解决供求关系,满足资源产出率和投资回报率双高,实现利益共享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

那么如何给金融穿上绿色的衣裳,增添一抹绿,成为Fancy Finance?或许可以通过分析国内外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碳金融工具、我国碳市场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和挑战,提出适合未来绿色金融发展的color lines。

什么是碳金融?

碳金融旨在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和金融交易活动提供服务,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从全球来看,主要的碳金融工具包括各市场的配额和抵偿信用的现货和衍生产品。从我国来看,碳金融产品包括碳信托、碳债券、碳保理、碳资产质押、授信、期权、期货等衍生品,还有商业银行推出的碳资产交付的约保函、碳基金和碳金融相关服务等。

我国碳金融工具的相关尝试

随着我国承诺到2017年启动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国内在碳金融创新工具做了很多尝试,包括碳配额ccer质押贷款、碳债券、碳基金等。按照金融资产的分类标准,碳金融工具可以分为原生工具、衍生工具及创新衍生工具三大类,但基本处于试水阶段,没有从不同层面探索出适合我国市场发展创新金融工具。

国外创新碳工具借鉴

碳金融工具的发展取决于碳交易市场的创新,通过企业与金融机构多维度合作,以及提高公众参与程度,逐渐推动碳金融工具的创新发展。

英国、德国、日本等碳交易制度、碳市场政策、创新碳交易工具、国家国际减碳合作等方面成功案例,为全球其他国家创造可借鉴、可复制的创新碳工具经验。

碳金融工具优势、面临问题

大力发展碳金融,加快构建与完善我国的碳金融制度,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及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意义重大。未来5-10年,我国的环境与金融改革相结合将会产生很大的产业和投资机会。

碳金融工具主要优势,一是为绿色项目或者活动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以及融资便利,推进绿色项目;二是碳金融可以帮助引进各种适用的先进技术引进和国内推广;三是多样化金融管理方式,分担投资风险。但是目前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说法律缺失,阻碍碳金融产品发展,制约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其次,碳金融产品创新动力不足,多元化低碳融资方式的开发力度有待加强,加之,市场的体系尚不健全,信息不对称和政策不透明,投资者多为风险厌恶者,诸多因素使得市场规模不大,产品的流动性不足以及碳金融普及力度不够,市场参与度低。

绿色金融市场发展想法和两个目标

“十三五”时期绿色金融将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新亮点,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步伐正在加快,相关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通过加快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碳交易市场,促进碳金融进一步发展,一是构建全国统一的碳市场要逐步增加交易内容、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活力。从目前来看,我国与欧美国家在碳交易市场发展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现阶段我国主要以清洁能源发展机制为代表且基于项目的交易,而不是标准化的交易合约。二是完善的市场交易制度。研究和借鉴国际上的碳交易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并适时推出创新的碳衍生工具,从price-taker转变为price –maker。三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逐步推进人民币成为碳交易的计价和结算货币。

随着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金融工具的丰富、碳金融产品交易场所的建立,未来的绿色金融市场将更加吸引人。绿色金融也需要处理好两个递进性目标:一是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融资的可获得性;二是降低污染型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融资的可获得性,以此改变整个投资结构,使资金转向绿色行业。

未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离不开低碳的引领,未来的金融亦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撑。

本文来源于计鹏公司编制的《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及主要工具》报告。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