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动见证负责任大国担当
2015年的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
问题纳入了国内发展规划,“不是让我们做,而是我们主动要做”。中国为推动谈判进程凝聚共识,为达成《巴黎协定》提出方案,树立榜样。
《巴黎协定》明确规定,各方将以“国家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而中国早在2015年6月就已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相关文件,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
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
减排承诺是了不起的,中国行动见证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埃及国家研究中心农业与生物技术专家福阿德·法兹·哈桑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制定了非常细致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计划,积极推动能源技术革新。
乍伦表示,中国作为多边气候规则的积极倡导者和制定者,通过国内立法和
政策积极行动落实承诺。在协定签署过程中,中国有力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各国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去除GDP考核“紧箍咒”,全面打响“呼吸保卫战”、淘汰落后产能……“十二五”期间,中国投入前所未有的力度,治理污染、保护生态。如今,中国已是世界
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中国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明确包含‘绿色发展’,表明未来中国将坚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哈立德·拉赫曼指出。
“巴黎大会应该摈弃‘零和博弈’狭隘思维,推动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多一点共享、多一点担当,实现互惠共赢。”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为国际社会深入思考全球气候治理体制、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了智慧。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洛马诺夫说,习近平主席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包容互鉴,这一点非常重要。讲话既强调了解决气候问题的迫切性,也强调了不能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既体现了承担减排任务的责任感,也表达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