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去产能影响超出预期,火电成本骤然上升
长期以来,我国
电力市场采取的是计划电量分配制度下的“半市场”做法,也就是在2002年厂网分开之后,发电侧并未实行真正的竞价上网,而是每年年初电网调度机构和地方政府按照计划的方式为发电厂分配电量,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发电厂有电可发,尤其是在电力短缺的时期。
然而,这一类似“发粮票”的
政策保护即将被废除,新一轮电改的配套文件《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工作的通知》规定,未来几年内,电力企业的所有发电量都将被推向市场,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将会全部放开。这一政策的逐步实施,可能成为压死火电的最后一根稻草。
尽管目前计划电量还未全部放开,但这一政策给火电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据内部人士透露,在取消了计划电量的
甘肃省某市,一家火电企业在年度的电量竞争中,由于报价太高,竟未获得一度电量,这就意味着接下来一年时间,这家有着几千员工的发电企业面临着全部停机的尴尬,最要命的是,大家的吃饭
问题怎么办?
这绝不是一个个案,未来几年内,将会有大量包袱重、效率低、管理差的火电企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需要强调的是,《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工作的通知》还规定,未来要优先保证水电、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发电机组上网,言外之意,这一政策最大的指向是火电企业。你看,火电还是受害者。
以降低电价为目的的地方政府,将会在已受重创的火电企业身上补上一刀。
在与地方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电企业两点体会最深:胡萝卜+大棒,即一方面怂恿发电企业大量投资电厂,以拉动地方GDP,另一方面,为替下游企业争取利益,拼命打压电厂降低电价,尤其是随着大用户直购电越来越多,压电厂降电价已成了地方政府的必要工作之一。(电网不好惹,只好欺负电厂,你们懂得)
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之初,很多人寄希望于本轮改革来“革电网的命”,迫使电网让利,以降低销售电价拉动下游工业增长。但随着配套文件的出台,发电企业发现,这轮改革原来要革自己的命,因为他们不仅面临着电网的压力,还受到地方政府的挤兑。不能不说,发电企业,尤其是火电机组为主的发电企业,也是本轮电改的最大受害者。
上述种种,就是当前火电企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因此,只要用电量没有大幅增加、电源建设没有大幅降温和电量不再被保护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火电企业大面积倒闭指日可待。而上述三个条件几乎没有调整的空间。
供需的严重失衡是造成当前困境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它违背了经济规律,必将不能持续。发电侧的好转,最终会通过优胜劣汰重新找回平衡。只是,这种重新洗牌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只有那些成本低、包袱轻、管理优化的企业,才能在这轮惨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并在优胜劣汰之后,重新焕发生机。(注:火电除煤电外还含部分燃气机组,本文中忽略不计)
(作者为《能源》杂志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