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助力可持续发展

2016-7-28 20:20 来源: 创绿研究院

当下,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正成为人类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在这一背景下,金融机构在参与环境治理、促进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越来越受到关注,绿色金融理念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社会的重视。2016年G20峰会将绿色金融作为分议题进行讨论,支持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来应对环境挑战和气候变化,推动全球经济向绿色转型,最终助力可持续发展。

那么什么是绿色金融?绿色金融的理念与实践为何?G20如何推动绿色金融助力可持续发展?

理论上讲,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将环境保护与社会包容作为基本政策,在其投融资决策中考虑潜在的环境与社会影响,将与环境和社会发展问题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融合进业务操作中。此外,金融行业也通过引导资金流向节约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引导企业生产注重绿色环保,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理念,同时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表明,金融机构不仅要通过引导资金、改变民众消费观和投资观来促进可持续发展,金融业自身也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形成绿色机制,避免注重短期利益的过度投机行为。

“绿色金融”具有多个自愿原则,其中包括赤道原则(Equator Principles)以及可持续投资倡议(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简称PRI)。

“赤道原则”系统阐述了金融机构进行绿色融资的原则。这项准则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目投资时,要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理,促进环境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目前,全球已有80多家金融机构宣布采纳“赤道原则”。但在我国的银行业中,目前只有兴业银行一家采用“赤道原则”。PRI则倡导机构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考虑环境因素,强化环境信息披露,将更多的资产配置到绿色、低碳行业。

在这些原则下,金融机构发展出了具体的操作和分析方法,如ESG标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criteria)。ESG为投资者决策提供一套企业和项目环境友好程度评估标准。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建立起来的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运营政策以及申诉机制可以作为ESG标准的一个具体实践。

此外,国际上也有专注于投资绿色行业的“绿色银行”,如由英国政府投资成立并支持的绿色投资银行(GIB)。GIB主要作为绿色基础设施领域的专业投资者,调动其他私营部门资本进入可再生能源、废弃物管理和能效项目中,促进英国的绿色经济转型。GIB在环境与社会治理中值得借鉴的是:首先,保障政策相对全面;其次,《绿色投资手册》就如何评估、监测和报告投资项目的绿色影响力提供了一套一致且有效的方法。

中国在绿色金融上的实践主要体现在绿色信贷政策和指引上。绿色信贷政策自2007年提出,2012年中国银监会正式发布《绿色信贷指引》,旨在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以绿色信贷为抓手,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有效防范环境与社会风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绿色信贷政策与指引在国内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一些银行在授信审批中采取措施确保在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的各个环节纳入对环境与社会风险的考量。

12下一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