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ADs发布中国13个城市消费端碳排放

2016-6-26 11:42

大都采用生产端核算方法,例如《京都议定书》、《巴黎气候协议》等。

消费端核算揭示了终端消费领域人类活动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是碳排放研究从生产层面转向消费层面的重要标志。开展碳足迹研究可以揭示人类终端消费活动导致的碳排放以及消费能力、消费结构与碳足迹的关系。消费端核算在防止碳泄漏、鼓励技术扩散、改善成本有效性、提高公平性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消费端碳排放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国家以及省级层面,城市层面的研究非常有限。团队基于中外学者共同开发的碳核算数据库(CEADS),使用环境投入产出方法核算了中国13个城市的消费端碳排放,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哈尔滨、石家庄、西安、青岛、唐山、沈阳、大连、宁波和衡水。

CEADs发布中国13个城市消费端碳排放


城市消费不仅引起本地区的碳排放,而且会通过区域贸易导致其他地区的碳排放增长。在北京、上海和天津等超大城市的消费端排放中,超过70%是从其他地区调入(包括进口)。这三座城市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均超过10吨/人/年。

无论是总体水平还是人均水平,两种核算方法的结果都有很大差异。其中,北京消费算排放是生产端排放的1.7倍,上海消费端排放是生产端排放的1.4倍;相反的,石家庄和唐山生产端排放是消费端排放的1.8倍。长期来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型城市会向消费型城市转化。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