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大力推进低碳发展

2016-5-31 22:43 来源: 新华日报 |作者: 王汉春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既是新时期中国政府为保护全球气候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的现实选择,也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省各项工作历来走在全国前列,我们应当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争做绿色低碳发展的排头兵。

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

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可以看出,应对气候变化从本质上说是发展问题而非环境问题,是全局性问题而非局部性问题,是长期性任务而非阶段性任务,是革命性导向而非事务性工作。应对气候变化统筹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要求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低碳技术的开发应用,将颠覆以化石能源为基石的工业文明发展模式,催生绿色发展的新技术时代。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对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求把碳排放空间作为地区发展的战略资源,把碳排放容量作为环境保护的“生态红线”。二是衡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准。要以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来切实提升碳生产率,以碳排放峰值管理作为重要举措,力争尽早出现拐点、实现峰值。三是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的纽带。气候、能源、环境问题“同根、同源、同步”。四是塑造生态文明新优势。通过低碳制度创新和政策设计,可以加快形成企业、公众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塑造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新优势。

进一步明确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点任务

确保完成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国争取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承诺,以峰值目标引领工业化、城镇化和能源体系的发展,制定工作路线图和时间表,争取率先达到排放峰值。

加快建立和培育应对气候变化的市场体系。主要是碳交易碳金融、碳资产三位一体的低碳市场体系。一是建立碳排放权有偿使用制度。二是积极开拓碳金融市场。三是培育碳资产管理市场,发展第三方核查机构,培育重点排放企业碳资产管理能力。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严格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积极推动全省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化转变,实施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扩大可再生能源规模。

控制重点领域碳排放。实施工业过程控制行动,制定重点行业单位产品碳排放标准。实施新型城镇化低碳行动。发展绿色建筑。提高城市公共交通、铁路、水路运输比重,鼓励绿色出行方式。

建立和完善低碳技术、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机制。编制重点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实施一批低碳技术示范项目,形成低碳技术产业化、低碳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建立低碳技术遴选和推广机制、政产学研用有效结合机制、示范应用和产业化联动机制。选择碳排放量大、应用范围广的汽车、日用消费品、重要原材料行业等典型产品,实行低碳产品认证制度。

实施试点示范工程。积极开展低碳城镇、园区、社区、企业等低碳发展模式的试点示范。继续推进镇江、苏州、淮安三个国家级低碳城市试点,制定低碳发展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城市工业、建筑、交通、能源体系,鼓励体制机制创新。深入开展低碳产业园区试点。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低碳社区试点。

切实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城乡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全面提升道路、供电、供热、供水、排水、燃气、通信设施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平稳安全运行能力。优化调整大型水利设施运行方案,加强中水、海水淡化、雨洪等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开展气候变化对人群健康影响评估,探索建立对气候变化敏感疾病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公共信息发布机制。

12下一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