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人民银行去年12月22日宣布将在银行间债券
市场推出绿色金融债券开始,绿色债券已经成为金融及能源环境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从年前提出绿色金融债券,到绿色金融被写入G20上海峰会公报,绿色金融旋风正席卷金融及能源环境领域。
绿色金融债券究竟为何受到热捧,具备哪些优势?如何做好第三方评估?绿色金融如何助力企业融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绿色经济发展?
绿色债券项目为何保留化石能源?
2016年一季度,我国绿色金融债券发行量已达530亿元,占据全球半壁江山,而此时距离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启动仅3个月。2016年1月28日,兴业银行曾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了境内金融机构第一笔绿色金融债券。
首单绿色金融债券的市场反应热烈,获得超过两倍认购。募集资金主要面向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专项用于工业
节能、污染防治、清洁
交通、清洁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绿色金融债券支持项目。
国际上,例如气候债券组织对相关目录的界定更侧重项目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削减、气候变化
问题的减缓和适应等领域。而我国发展绿色金融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还需要考虑对工业节能、环境污染治理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领域的金融支持。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等化石能源占比还较大,能源结构的调整需要一段过程。
正是考虑到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因此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绿金委)近日推出的《绿色债券项目支持目录》中加入了煤炭清洁利用项目,目的就是要鼓励推动企业在使用煤和
石化产品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自然和生态的破坏,这也是对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传统化石能源产业升级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