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目标
深化以碳平台为基础的碳峰值、碳考核、碳评估和
碳资产管理研究,力争2020年左右实现
碳排放峰值
结合碳峰值实现路径,研究制定全市碳排放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在全国率先实行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考核
生态环境稳步改善,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达到80%左右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成为生态标杆型城市
“十二五”期间,我市先后应邀出席第一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和联合国21届巴黎气候大会,并作为全国唯一的地级市,主办“中国角”“城市主题日·镇江”边会,与美国加州签订了《低碳发展合作战略备忘录》和《低碳发展合作行动计划》。出席了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中外媒体见面会,交流了参加巴黎气候大会的感受和镇江有关做法,低碳“镇江模式”走上国际舞台,赢得国际社会赞誉。
联合国城市与气候变化特使布隆博格表示:“我们见证了中国一个城市的大胆实践和行动,这种地区性的努力完全能够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产生影响。镇江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先锋城市,在低碳建设上取得了巨大进展。如果其他城市都能像镇江一样做出努力,那么我们的未来将会完全不同。”
理念领先:将低碳理念贯穿 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围绕绿色转型这一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让绿色成为镇江百姓最具自豪感和幸福感的第一品牌。
今后五年,我市继续扩大镇江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建设低碳示范城市。深入实施低碳“九大行动”,加强低碳能力建设,深化以碳平台为基础的碳峰值、碳考核、碳评估和碳资产管理研究,力争2020年左右实现碳排放峰值。
同时,以建设低碳示范城市为目标,不断深化低碳能力建设、大力推进
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升低碳城市服务水平。市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杨正跃说:“低碳不仅代表着绿色转型,其理念更贯穿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模式创新:构建全社会认同的 循环经济发展环境
“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镇江新区国家级循环化园区和丹阳、句容、丹徒三家省级循环化试点园区改造任务。镇江高新区、扬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口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全面展开,实现了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全覆盖。丹阳市成功评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市。
未来五年,还将继续提升园区循环化发展水平,实施补链、强链工程,全面构建企业内、企业间、园区内、社会间,物质、能源循环产业链。重点推进镇江新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丹阳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实现省级循环化改造园区全覆盖和大中型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全覆盖”。
构建全社会认同的循环经济发展环境,创建更具代表性的循环经济示范社区、示范企业、示范园区,进一步增强群众认可度和参与度。加快循环型农业建设,探索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全球视野:进一步提升 “低碳镇江”国际影响力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和服务平台,在国内“生态云”一期上线基础上,深化拓展其功能,为镇江生态发展、低碳发展提供支撑。届时,这朵按照“国内领先、国际水平”的定位的“生态云”将成为政府科学决策、部门服务管理、企业绿色转型、公众参与互动的平台。
与美国加州签订的《低碳发展合作战略备忘录》和《低碳发展合作行动计划》中提到的内容也将一一落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共同设立镇江低碳发展研究院,建立低碳发展智库,加强技术引进、人才培训和项目合作。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中美气候峰会和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巴黎会议上的成果在今年10月就将转为实效。我市将于10月举办首届国际低碳产品技术展示交易博览会,邀请全球低碳技术产品、企业及相关机构组织参展参会,促进低碳产品和技术落地转化,加快我市低碳产业发展。届时,镇江将再次向世界递上这张汇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缩影的低碳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