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排放总量不确定性因素有哪些?

2016-5-2 00:01 来源: 易碳家

据易碳家了解,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计算方法的不同、标准的差异、数学模式的不同等因素导致其计算结果不同,同时原料成分、利用方式、生产工艺等的不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也截然不同,此外还存在碳未排人大气(如塑料、沥青)、以一定的滞后率排人大气的量。在对世界各地区化石燃料消耗量及构成、运输交通量、生活源统计时均难以得到较为精准的数字。此外,军用设施及装备、自然火灾、家用电器等排放二氧化碳其统计、计算较难;同时大气组分间的反应、动植物的释放量也难以进行准确的计算。采用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时,模型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利用全球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数据进行计算,这种方法受监测点的多少、分布、气候等因素而导致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

排放源、吸收源的不确定性

工业排放源与其生产能力变化、原料、规模以及利用方式改变、工艺不同而存在不确定性变化。科技进步促使新产品的出现以及原有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这同时也改变了这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以及使用过程二氧化碳的排放,但同时会有未知的新排放源以及偶然源,如受极端气侯的影响、火山的喷发、森林草原火灾等。

二氧化碳吸收源除原有的绿色植物、海洋外还有开发的利用封存二氧化碳技术、转化技术,如利用二氧化碳回灌技术增产原油、挪威Sleipnerwest汽油田利用二氧化碳封存技术处理二氧化碳,这些技术前景广阔,但推广应用程度还难以确定。目前全球森林面积减少,森林二氧化碳吸附能力下降,未来森林面积的变化及吸附能力的变化均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同时海洋的吸收能力下降、新型能源的开发推广等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政策的不确定性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蒙特利尔议定书》、《京都议定书》三个框架机制约束下,规定了各国的节能减排目标,规范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交易机制以及积极发展清洁生产机制(CDM)。以上的政策、措施受各国的经济、政治及外交策略的影响较大,如日本为节能减排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日本有关部门已经公开承认无法完成《京都议定书》制定的相关目标,即2010年日本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6%。二氧化碳的头号排放大国——美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同时该框架分为受条约控制框架约束国家和非约束国家,其中,中印就是非框架约束国家,再加上未加入的国家这就加大了不确定性的排放。

气候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确定性的影响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据IPCC预计从1990年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4-5.8℃,与之伴随的是冰川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研究报告称: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中的25%被海洋所吸收,但由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积累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海洋“吸气”功能受影响,文中援引英国、德国科学家研究,目前至少有一个海洋丧失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由于气候变暖原因,海水吸收二氧化碳能力下降,并改变海水的酸性使其吸碱的能力下降。

近年持续的干旱,造成植物的枯萎,削弱了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植物的枯死释放碳,易引起火灾。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报道:欧盟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对一系列数据的统计和研究得出,在2003年7—8月期间西欧地区由于植物枯萎、地表干早、树木枯死、火灾其生态系统向大气中排放了大约5亿吨二氧化碳,而这些事件都是偶然的、不确定性的。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