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围剿”重污染企业
“从来没有污染的产业,只有污染的企业。今天的技术快速发展,生产规模得以迅速地扩张,只有让那些污染的企业退出
市场,才能给好的企业留出发展的空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
实际上,近年来,在化解过剩产能、环保倒闭产业升级等背景下,
辽宁、
江苏等多地将
钢铁、
化工等重污染企业治理纳入相应规划,明确淘汰任务。
以环境污染
问题较为严重的
河北为例,2013年,河北关停取缔重污染小企业8300余家,2014年,更是依法关停了9300多家企业。同时,依据规划,2016年,河北还要关掉一批焦化厂。
实际上,在环境污染的压力之下,倒逼越来越多的地方对重污染企业进行围剿。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城市建成区内现有钢铁、
有色金属、
造纸、印染、原料药制造、化工等污染较重的企业应有序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
今年初,辽宁省政府下发《辽宁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文件提出,今年起,辽宁省各市将针对城市建成区内现有钢铁、化工、有色等污染较重企业制定退出计划,有序推动污染较重企业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
同时,今年,
浙江省宁波市提出,三年内将对
石化、化工、涂装、合成革、印刷包装、纺织印染、橡胶和塑料制品、木业、制鞋、化纤、化学品储存和
运输业、电子信息等12类重点排放行业的700家企业进行VOCs(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
对此,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表示,“十三五”时期,对于重污染企业的淘汰力度会加大,一方面是治理环境的需要,一方面是淘汰落后产能的需要。
此外,骆建华介绍,淘汰重污染企业的工作难度依然比较大,一旦关停落后产能就会涉及就业、银行贷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