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快速布局碳交易建设
据了解,我省涉及第一阶段
碳排放交易的共有8个行业,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以上的工业企业数量超过900家。为加快推进力度,我省已委托有关机构开展我省第一批重点企业温室气体历史碳排放数据核查,目标企业主要为年能源消耗总量达2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
“
河南不是交易试点,但
减排和碳排放交易的探索其实进行得很早。”省碳排放交易网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我省济源市就开始尝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并成为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市,而在工业、
电力、农业等传统领域,我省都有企业积极尝试加入碳排放交易体系。
2013年年底,新乡市天洁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将18.64万吨碳排放指标以每吨8.2欧元的价格,出售给高盛国际,高达1209万元的交易额,创造了国内民营企业碳排放交易的纪录;2015年11月,信阳市中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现代林业生态园综合开发项目获得财政部3000万元贷款,这也是全国首个获批的
碳汇林业项目。
除了企业外,面对即将启动的碳排放交易
市场,去年年底,我省研究制定了《河南省碳
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和《河南省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根据第一批碳排放交易纳入企业的排放特点和基础数据,确定我省碳排放配额的分配原则、方法和标准,初步设定各省辖市
碳交易的配额总量,并将在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前尝试性开展我省纳入企业的配额分配工作,为碳排放交易的开展,提供顶层设计。
较早切入市场也带来了较好的成绩。截至2015年,我省通过批准的核证自愿减排量(
ccer)项目已有177个,预计年减排量0.26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在联合国注册项目93个,注册年减排量0.14885亿吨。“
节能建筑、植树造林、户用沼气等项目来源不断扩展,碳排放配额的交易开展后,这些都将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发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