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副主席:为啥今天美国能源比中国便宜?

2016-2-16 16:23 来源: CEOworld

要素、投资驱动变为创新驱动


新常态是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型期,曾培炎同志(原国务院副总理)在经研中心年会上有一段讲话,我引用一下,我觉得讲得很好。他说,“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发展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投资驱动逐步转换到创新驱动。一方面是改造老路,摒弃以往过度依赖于消耗资源能源等物质投入、不珍惜环境的高强度投入的增长方式。另一方面开启新路,更多依靠人力资本集约投入、科技创新拉动,迈向质量提升型的发展新阶段。”从时间维度上看,新常态指的不是短期一年、两年,也不是长期的二十年、三十年,而是一个中期的概念。

美国的波特教授对后发国家参与国际竞争提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要素驱动。就是卖东西,卖矿石、出口矿石,同时也包括土地和劳动力,也是要素,搞开发区,你到我这儿来,用我这儿的原料、劳动力,中国在这方面有个新的创造,就是搞“两头在外”。

第二阶段是投资驱动,包括基础设施的国内现代化和外国资本投入。

这两个阶段基本上过去30年我们已经经历了。

小平同志讲要抓住机遇,这是非常正确的,如果现在再来搞开发区已经晚了,外资也不来了。现在西方的情况在发生变化,欧洲是经济增长乏力,走不出困境,美国由于页岩气、页岩油的开发,现在美国的能源比中国便宜,美国的工业用电相当于人民币(每度)1毛钱,他到中国来劳动力便宜,但是能源贵,我们的工业用电每度0.58元,所以他算下来,再加上由于机器人的普及,不用那么多劳动力,机器人24小时工作,不上厕所不吃饭,劳动密集型产业机器人不停地做,机器人的投入相当于劳动力投入四年就可以收回来,因此我们必须要进入第三个阶段,就是创新驱动。

凡是能够进入创新驱动的后进国家或者地区就都上来了,比如中国的台湾,开始时是生产折叠式雨伞。70—80年代以后产业转型做“晶圆代工”,他看到未来的信息化产业需要大量的芯片、元器件,这个东西过去是哪个厂做电脑哪个厂自己做,成本很高,他叫晶圆代工就是半导体、晶体的圆片大量集中起来,然后给全世界供应,所以他现在占全世界的2/3,这个产业估计还可以稳定20—30年。

现在说台湾什么东西比中国好,就是这个,现在他到大陆来生产,今年也是带过来的,在你这儿只是切割、封装、测试,做后期的事。

韩国上来是靠什么?是靠信息化,三星的异军突起,使得韩国整个产业带动起来了。当时他搞新一代的三机合一的手机、电视机、计算机合一时,当时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都说这是不可能的,老百姓不需要这样的产品,太专业化了,结果他下定决心,2005年我到韩国去,他们就说你们有12个重大项目,我们就这一个,举国之力搞这一个,现在只有苹果和他在较量。

所以我认为,不是什么服务业、不服务业的问题,现在国内经济有一种理论,要搞服务业我们就转型了,海边度假、旅游的设施菲律宾非常好,服务业占70—80%,但没有支柱产业,科技创新不了。下面我会讲到习总书记的一段讲话: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