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164年历史

2014-5-27 18:19 来源: 世界资源研究所

目前,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已达到历史峰值。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850年的163倍。

 


这种空前危险的局面是如何造成的?最近,我们对世界资源研究所气候分析工具CAIT2.0进行了更新,增加了1850年至201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利用详尽的数据库记录了全球二氧化碳的历史增长情况。这些数据也揭示了排放的有关趋势和推动因素,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能源消耗等。

1850年,英国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排放量几乎是第二大排放国美国的6倍。此外,前五大排放国还包括法国、德国和比利时。2011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排放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美国在1850年和2011年都是世界第二大排放国,它在2011年的排放量却是1850年的266倍。


其他国家具有相似的排放轨迹,排放量逐年增加,但是不同历史阶段的排放轨迹差异显著。

1850年至1960年:工业化国家在排放中占主导地位




1850年至1960年间,主要由于工业化和人口增长(尤其是在美国),全球排放量不断上升。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1945年二战结束等历史事件造成排放下降,但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这两国的排放开始攀升。

1960年至2011年:出现新的排放大国


1960年之后出现了一些新趋势。2005年前美国一直是最大的排放国,之后,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开始迎头赶上。上图以英国为对照展示了目前五大排放国自1960年以来的排放情况。英国曾是世界最大的排放国,总排放量保持稳定。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排放量大幅降低。而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21世纪初,中国排放量不断上升,并于2005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排放国。

1960年至2011年:西方的人均排放量——稳定且居高不下




从人均排放趋势来看,全球排放量依然呈现整体增长的局面。20世纪下半叶大多数工业化国家人均排放量保持稳定。虽然拉美、加勒比、非洲和亚洲等地区的排放量持续升高,北美和欧洲等工业化地区的年人均排放量依然远远高于上述地区。2011年,前十大排放国之间的人均排放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例如,中国和印度的年人均排放量分别为6.7和1.5吨,而沙特阿拉伯和美国的年人均排放量超过17吨。

20世纪90年代至2011年:亚洲崛起


1994年,亚洲的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有意思的是,主要由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一年之前(即1993年)亚洲就成为最大的排放地区。上图显示了这一显著变化。欧洲和北美曾在全球排放中占据最大比重,而到2011年底,亚洲后来居上,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半。但是如前图所示,亚洲的人均排放水平依然远远低于西方地区。

2007年: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量超过工业化国家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一(工业化国家)和非附件一(发展中国家)的分类显示,20世纪末/21世纪初,排放地区出现了快速变化。到2007年,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量已超过工业化国家。如将所有温室气体类别及土地用途转化和林业领域(如森林砍伐和毁林造田)造成的排放都计算在内,则这一时间能向前推到1994年。



2011年:前十大排放国仍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8%



起初,大多数排放来源于少数排放国。2011年,排放国出现了变化,但前十大排放国依然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8%。上面第一个图表列出了前十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不包括土地用途转换和林业领域)

2011年可获得的数据比以往任何历史年份都要丰富。下面第二个图表显示了将所有温室气体(包括土地用途转换和林业领域)计算在内出现的变化。最明显的是,由于印尼和巴西的排放主要来源于土地用途转换,这两国都进入前十大排放国之列。


各国应共同努力克服气候变化挑战,但与此同时,绝大多数排放依然集中在相对较少的国家。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