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既履行国际义务又为自身发展赢得空间
本报驻法国记者 李宏策
当地时间12日19时26分,巴黎气候大会主席、法国外长法比尤斯一锤定音,在近200个缔约方参加的全体大会上一致通过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将开启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
中国气候变化谈判团代表、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腾飞副教授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了《巴黎协定》的基本情况。11日晚,法比尤斯与主要国家和集团进行了彻夜的磋商,在照顾主要国家集团的核心关切基础上形成了第三版,也是最后一版的《巴黎协定》案文。《巴黎协定》共29条,在公约原则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指导下对长期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等
问题做出了框架性的安排。协定重申了2摄氏度温升目标,并寻求将温升限制在1.5摄氏度的努力以降低气候变化的风险与影响;各国将每5年提出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并在全球盘点的基础上更新和提高;协定将基于报告和审评建立逐步提高的透明度体系;气候资金以1000亿美元为起点逐步提高。《巴黎协定》是一份全面平衡、有力度、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虽仍不完美,但是在照顾各方核心关切的基础上实现了现阶段最大可能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