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气候变化大会 你能还世界一片蓝天吗?

2015-12-3 14:48 来源: 新华社瞭望智库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你能还世界一片蓝天吗?


11月30日,在中国首都北京,雾霾笼罩,PM2.5爆表,几千万民众同呼吸,共命运,除霾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人人向往一片蓝天。而远在欧洲的法国首都巴黎,1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齐聚一堂,商讨应对气候变化之策,期待早日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协议。

雾霾虽不等同于气候变化,但人们感受到的压迫感是相通的。地球,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每一个国家,每一位公民都是这一大家庭的一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肩负的共同责任。这也是为何全球1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代表齐聚巴黎的主要动力。

就在此前一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巴黎,应法国总统奥朗德和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主席法比尤斯邀请,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活动。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采取积极行动,是国际社会普遍达成的基本共识。从场内场外透露的消息看,与会各方达成协议的愿望强烈,动力颇足,呼吁个别国家摒弃一己之私,联手应对气候变化的呼声高涨。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协议的达成,需要与会各方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凝聚共识,减少分歧。包括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和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也很重要,对协议的达成或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谈判过程中,中国也一直在起建设性作用,以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例如,中国不断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重要贡献。

今年9月发表的《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中国宣布出资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11月,中国和法国发表了中法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表明中国支持巴黎气候大会的立场,坚定支持达成一项适应于所有缔约方的国际协议,构建2020年后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

不过,中国希望会议成果能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会议进程体现公开公正,凝聚共识。如果说,在应对气候变化、促成协议达成的问题上,中国以实际行动向国际社会传递正面能量,那么,作为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和碳排放大国,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立场和行为,就让国际社会有些失望。

美国一直强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拥有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概念已经过时,认为不应纳入新气候变化的协议。自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以来,美国在承担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义务方面犹豫不决,缺乏诚意。

研究表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是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和世界范围内极端天气现象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人类不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将会造成难以挽回的灾难,直接威胁到一些岛屿小国的生存。

统计表明,1950年至2000年,占世界人口约五分之一的发达国家的累计排放占总排放量的77%。由此来看,发达国家理应承担更多的减排义务。

但是,在此前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意图转嫁矛盾,摆脱强制性减排责任,尤其是在目前共和党全面掌控美国国会、对应对气候变化持反对态度的情况下,美国的立场和态度至关重要。

11月29日,奥巴马表示,他对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协议表示“乐观”,希望此次大会能达成“一份进一步减排的长期框架”。不过,奥巴马任期只剩一年,而其政府的减排行为均通过行政手段而非立法手段实施。这足以表明,减排在美国国内的“上层建筑”遭遇了巨大阻力。此外,即便暂时妥协达成减排协议,在协议的落实阶段,美国能否兑现承诺,也存在变数。

另外,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沙特等国家,也被视为达成协议的潜在阻碍。

而作为全球人口第二大国的印度,在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上本应起到带头作用。印度要求率先实现工业化,并表示只有在获得资金援助和绿色技术支持的前提下,才能减少碳排放,其应对气候变化的动能和意愿均令人质疑。

相反,面临海平面上升的严重威胁、包括孟加拉和菲律宾在内的43个国家,以“易受气候影响脆弱国家论坛”的名义,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解决他们面临的“生死存亡”问题。

整体来看,在此次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增长,为协议的达成奠定了基础和有利条件,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国家利益面前,与会各方的立场不尽相同,分歧依然存在,为协议的达成构成挑战。

不过,我们乐于看到,一项满足各方诉求、具有国际约束力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议能够出炉;也更希望看到,协议达成之后能够得到缔约方的尊重和落实,还北京一片蓝天,还地球一片绿色,还人类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