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试点慢慢转热
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省、广东省、
深圳7个省市开展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并将2013年-2015年定为试点阶段。
湖北碳
排放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张杲向澎湃新闻提供了一组数据,2015年1月至10月,湖北碳
市场累计成交量1446万吨,占全国的62.5%;累计成交额3.38亿元,占全国的57.1%。
张杲表示,湖北的成功一个是因为该省的试点总量大,在7试点当中,只有湖北和广东两地包含了一个省规模的面积;另外,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设计了比较严格的
减排制度设计体系。
“我们所有的控排企业基于历史排放数据分配的配额是0.9192,这是全国最严的。也就是说如果历史排行基值是100万吨的话,我们给你的配额只有91.92万吨,还有剩下8万吨需要你通过减排或者通过市场去买,因而市场就具有流动性。需方是政府创造的,政府定多少的减排目标,市场的需求就有多大,湖北的交易量大也证明湖北在减排
政策制定方面的严厉尺度是最大的。”张杲说。
不过,据媒体报道,
碳市场容量全国最大的广东,在2015年新的周期内也出现过井喷式的增长。据统计,自履约结束(6月23日)以来,截至今年8月底,广东配额成交量384.16万吨,其中协议转让22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437.15%。与2014年的冷清相比,交易热度大为提升。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董事长刘晓鸿9月1日在与投资者见面的时候表示,“前两个年度,不是很理想,但是从第二个履约年度结束到第三个履约年度的初始阶段,二级市场的活跃程度有了井喷式的发展。”
而在碳价格方面,除了个别交易所出现过大幅波动之外,7个试点的碳价格基本在30元/吨以下的低位。
“湖北的交易价是在21元/吨至29元/吨之间,没有较大的波动。”张杲说,“价格稳定比较好,毕竟
碳交易市场比较小,很容易被人操纵价格。”
张杲表示,湖北省政府有一个碳排放权的投放和回购的管理办法,如果价格到了一个不合理的区间,省政府会考虑适时投放配额来稳定市场价格。
但从总体来看,碳交易的总量仍未符合市场预期。
2014年全球碳交易规模达447亿欧元。世界银行曾预测,2020年全球碳交易总额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第一大能源交易市场。
而中国国内的多个研究机构都预测,中国碳交易市场规模将在1000亿以上,并且在2020年之后达到万亿元的规模。
“目前较低的交易量与很多因素相关,如配额发放是否合适,履约、监管是否到位等密切相关。目前国内碳市场价格在中国这种经济和社会环境下应该属于很正常的了。” 亚洲开发银行气候变化顾问吕学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