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碳排放量

2014-5-9 23:17 来源: 辽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作者: 张博

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可以被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抵消


    在这三种效应中,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可以被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抵消,当规模效应占主导地位时,环境污染问题会增加,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占主导地位时,环境质量就会得到改善。通常情况下,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往往需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国民收入具有较高的水平,国家和企业才有能力在研究和开发方面进行大量投入,实现技术的自主创新,从而达到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另外,只有当国民收入到达一定的高度,人们富裕之后,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的意识才会加强,对于有关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政策措施的要求才会增加。因此,简单的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可取的。通过对三种效应的分析可以看出,如何发挥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降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峰值(拐点高度),应当成为现阶段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经济增长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只有通过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来降低规模效应所导致的环境问题,才能够促使经济活动与环境资源的均衡发展。

    从产业结构变动的角度来看,由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第二产业仍然是煤炭、石油等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其碳排放量保持在46%左右,第三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对降低碳排放起到明显的作用,经济结构的优化对于节能减排具有很大的空间。从2000年以来,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了明显的减少,并保持了比较平稳的发展,这与中国实行有力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大对污染的治理以及新能源的开发使用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说明了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和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着潜力。虽然技术进步对于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大多集中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上,对于降低碳排放的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因此,经济增长对于环境的结构性效应和技术效应还不显著,高速的经济增长始终处于一种“高碳”的状态,发挥经济增长对环境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规模效应的抵消作用,是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方向。
12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