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碳排放量

2014-5-9 23:17 来源: 辽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作者: 张博

    在中国的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生产和消费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在过去的近30年之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之相适应的能源消费量从1978年的5.7亿吨标准煤增长到2009年的30.6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份额高达70%,而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的消费量一直保持着较低水平,2009年,煤炭和石油的消费比重分别为70.4%和17.9%,清洁能源的消费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2%。 巨大的高碳能源消费导致了较高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中国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1980年的10亿吨增加到2007年的60亿吨,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CO2排放国,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中国自身的环境保护及社会发展也构成严重威胁。

    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三种效应:一是增长的规模效应。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会导致环境污染程度的加重,产出的不断增加需要更多的要素投入,在生产的过程中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从而产生的废气及其他固体污染物总量就会增加;二是结构效应。经济的发展延续着从农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当经济结构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工业时,环境污染是不断增加的;当经济结构从能源密集性重工业向服务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时,环境污染会开始下降。同时,当国民收入增加时,经济产业部门的内部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不同产品和不同产业部门所造成的污染是不同的,使用清洁能源或者污染排放较少的产业份额不断增加,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部门逐渐被淘汰和衰退,从而使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出现相反的发展方向;三是技术效应。随着技术进步的发展和新技术在传统部门以及能源部门的广泛使用,能源生产和使用的效率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技术取代了陈旧的能源使用技术,这时环境的质量就会得到改善。通过技术进步、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使环境污染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持续下降。

12下一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