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交易市场如何从区域到全国
从区域到全国
一旦启动,中国的
碳交易将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到2020年碳
市场规模可以接近40亿吨,超过欧洲的
碳市场。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道,今年3月,在中国7个试点地区共交易了1700万吨的
排放权,约合1亿美元。
有专家提醒,因为目前的7个试点省市嗾使独立运行的,所以在创立全国市场之前,需要跨越一些障碍。比如,在涵盖的行业范围,分配排放权的方法,监督、报告和验证的手段,以及合规方面,各个市场之间存在差别。
比如,广东的试点包括了4个行业,而
深圳则涵盖了26个行业和197栋楼宇。为了形成有效的气候行动,中国必须确保每个单位的
减排都是可靠的,在行业和区域之间是可比较的。
另一个
问题是对排放权的需求较弱,特别是由于需求疲软、生产过剩和投资下降导致的经济减速。排放权过剩对几个区域市场造成了冲击,因此一些专家在观察,是否和如何把这些剩余的排放权融入新的全国市场体制中。
如果禁止进入全国性市场,那么数百万的过剩排放权将变得一文不值。但是,如果允许把剩余的排放权带到全国市场,那么试点地区高排放机构就比非试点地区的同类企业有了竞争的优势。
中央政府也宣布了一些关于抵消信用条件的统一
法规,这些规定将在全国市场启动时生效,因为目前的区域试点市场对气候行动获取中国
认证减排信用(
ccers)的规则存在差异。
试点市场的交易将持续至2016年中期。但是政府官员也表示,如果全国性市场拖延到2017年初开始,那么试点的区域市场可以延续交易至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