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低碳经济环境下的碳计量发展问题

2014-5-8 22:52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作者: 张博

        据易碳家了解到,“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GHG)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俗称),原因是温室气体中最主要、排放最多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因此,国际上的“碳计量”通常是指碳排放量的计量,在碳排放权交易、碳核查和碳排放清单编制中涉及有关数据的计量问题都要用到这个概念。比如:在IPCC《国家温室气体(GHG)排放清单指南》中:某一排放源的碳排放量=∑能源i的消费量×能源i的排放系数根据BP碳排放计算器提供的资料:准确计量的1L汽油充分燃烧后,排放二氧化碳2.3kg;1L柴油排放二氧化碳2.63kg;1kg标煤排放二氧化碳3.67kg等。我们认为上述定义只是狭义“碳计量”概念,据易碳家了解到,本文章讨论的是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广义“碳计量”的概念,这个概念是指在低碳发展环境中,能源使用、碳排放等过程涉及的使用、监测、核查、交易等活动与测量或量化有关的计量问题的统称。包括管理、技术两个方面。综合研究认为:从未来发展趋势上看,广义“碳计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引导建立科学、实用、可靠的用能和碳排放情况的活动水平数据监测和管理体系,是“碳计量”能够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个体系的核心是能够提供真实、准确、可靠的数据作为政府决策的依据,也可提供给交易机构和企业使用。
 
       二是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的计量问题。如清洁发展机制(CDM)各类项目初始计量、中期计量监测和末期计量急需针对不同项目,根据其新能源产生特点或减排机理,对应安装或使用合适的计量装备,实现其远程控制和连续、实时监测、统计汇总等功能,传统意义的单台计量器具难以解决上述问题,必须研制具有数据信息收集、处理功能并配有专门计算和处理软件的计量系统。又如:企业用能情况动态平衡和分析,是企业强化用能管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加效益的措施,基于计量系统与信息化平台构建的计量监测、分析系统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是要使计量技术机构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由过去单纯管理计量器具(准确性、可靠性、量传溯源等),转变为引导企业进行数据管理。各地成立的“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如果只是开展与能源和碳排放有关的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校准工作,那就与传统计量工作没有什么区别。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应该围绕政府关注的约束性指标,对各自区域内的“三高”企业进行用能和排放监测情况摸底,协助制定管理和技术文件,支持企业建立可靠的监测网络,收集数据,搭建政府和企业需要的数据分析平台,指导重点用能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碳计量”的内涵和外延就都可以得到扩展。
 
       四是围绕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碳足迹、碳认证、碳核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按照IPCC有关文件中关于企业核查报告、产品碳足迹,一些通用计算方法和转换系数,从量化方法学上着手研究在一些高耗企业、高耗工艺、高耗产品如何通过计量手段,解决量化问题,从而逐步提高数据质量,解决目前在清单编制,碳足迹核查中碳排放总量的不确定性问题。
 
       五是与国内外低碳技术研究机构、核查机构、认证机构和交易机构建立广泛联系、开展合作。据易碳家了解到,在低碳技术及装备的研发过程中植入最新的计量监测和分析系统,通过计量技术的渗透从源头上解决碳计量问题。至于核查、认证和交易机构的合作则重点关注相关研究或规则制定过程中,需要哪些技术数据支撑,有针对性地提出计量解决方案,使这些机构提交的报告,颁发的证书和产生的交易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从而体现计量的权威性。
 
       最后一点是“碳计量”的发展,除了政府重视、管理到位、技术保证等因素外,还要转变观念,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要深入研究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的“碳计量”市场需求,开展“碳计量”技术研究,研制相符合的设备和软件产品,通过多方面的资金融入、巩固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同时也要有市场化机制下的服务理念,只有把传统计量技术与现代计量技术相结合,广义上的“碳计量”才能有长足发展。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5年~10年后“碳计量”就不仅是一个概念,而是未来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撑!(完)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