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老百姓应该怎么做?政府应该如何引导?

2015-7-6 23:24 来源: 易碳家 |作者: 邹骥

实际上一个国家的面貌,一个经济体的面貌是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民,他们的精神风貌是什么,他们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价值判断,他们有什么样的意识,有什么样的消费偏好,有什么样的时尚理念,这个决定了未来。所以这个事情我是寄希望于90后、00后,到2030年的时候,他们就是作为消费者的主力军,社会的主要购买力在他们身上。当然,我们这一代人还在前面打基础、做铺路石,但是老百姓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比如你家孩子结婚为什么要办几十桌的宴席,要什么长长的凯迪拉克的车队,一定要这么做吗?有没有电子化、信息化的方法广而告之,一定要铺张吗?是这是我的个人观点。另外,把公共交通系统、绿色出行作为自己的一个习惯,其实你熟悉他了,你就不觉得不好了。

今天我早上从西四环到演播室就是坐地铁来了,事先查好地图,做好规划,地铁挤,但是就过来了。其实熟悉这个路线,如果天气不是恶劣的环境下,尽可能骑自行车,如果在半个小时以内的路途尽量骑自行车,另外坐公交车、地铁。这些都是实际的生活例子,实际上他是取决于你的偏好和习惯。当然,养成这样的偏好和习惯以后,他会影响市场的需求。需求变了以后,对那些高碳的生活需求就会降低。另外买车一定要买大排量的吗?其实想一想,我们主要用车是代步工具,小一点的排量一点儿不耽误使用,你的地位、你的成就不一定要用一个大排量的车来显示。

通过你的言谈,通过你的博客、通过你的微信都可以显示你的涵养、境界,人们会尊重你的。但是你一定要开一个大车,我觉得要形成社会鄙视这样的倾向和虚荣行为,这样都有利于走向低碳。当然,这种观念的形成、价值观的形成、偏好的形成,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引导,在措施上支持。政策引导一个最核心的政策就是价格的政策,就是要让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为付出经济代价,就让它贵起来,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核心的。当然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许可来限制高碳行为和不科学、不文明的行为,要给予强有力的限制。但同时,你不能光限制完就不管了,还要他方便,还要给他找到出路,修地铁,把公交修好,把最后一公里连接起来、方便起来等等。

建筑的节能,老百姓说我想节能,但是空调和供暖系统可不是老百姓想改就能改的,那在开发商建这个楼时就得建好,让老百姓有条件去用公交,让老百姓有条件去用高效的电器、高效的供暖系统和制冷系统,这些措施都是政府和企业要通过他们的规划,通过他们的技术研发、投资去解决的,只有这样,老百姓的低碳意识才能真正落地,才能有用武之地。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 邹骥)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