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转型需求同外部期待的共鸣
专家认为,自主贡献目标的提出,将促使中国实现发展路径创新,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要实现目标,一方面要改变能源结构,从黑色高碳到绿色低碳;另一方面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粗放低效走向节约高效,倒逼中国绿色发展转型。
这两条路径都在中国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政策和措施中都得到了印证:
—要提高煤炭集中高效发电比例,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要降至每千瓦时300克标准煤左右;
—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到202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以上。
除了具体措施,中国还将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杜祥琬说,目前全面奔小康的一大短板是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只有从指导思想上重视绿色低碳,才能实现绿水青山。
他说,自主贡献的措施不是对经济造成了损害,而是让经济更健康。“中国要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国际社会的期待是高度一致的。”
“中国
水泥生产量是全世界的60%,水泥耗能大,可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水泥吗?”杜祥琬说,要淘汰落后产能,限制高耗能产业的过快增长;同时发展耗能低的新兴产业、服务业,倒逼中国绿色发展转型,从而实现“碧水蓝天”和“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