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省委书记周本顺:加快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

2015-5-19 15:45 来源: 新华信息化

5月18日,河北省省委书记周本顺在京津冀产业创新协同发展高端会议上致辞。新华网发。

    河北省省委书记周本顺今天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会议上表示,河北的产业结构是一种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产业结构,从增强京津冀生态环境容量的大局出发,我们必须按照国家下达的“6643”的任务,压减过剩产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也要求我们必须走创新之路。

    以下为发言实录:     
    周本顺:尊敬的中国科学院蔡昉副院长,尊敬的北京市林克庆副市长,尊敬的天津市何树山副市长,尊敬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魏加宁副部长,尊敬的哈佛商学院加里·皮萨诺教授,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和全省7380万人民群众对大家来到廊坊参加国际贸易洽谈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本届经济贸易洽谈会以协同发展、绿色崛起为主题,围绕产业创新驱动和改善生态环境两个合作重点,加强产业对接,项目洽谈,努力为中外参会者搭建一个投资贸易的平台。我们举办的这次京津冀产业创新协同发展高端会议,就是经济贸易洽谈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领导和专家的演讲,以及参会者的交流,共同研讨京津冀产业创新这个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在对大家深化认识、增进共识、主动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更大的步伐必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使之上升为国家的重大战略,体现了中央对我国发展阶段大势的科学把握,凸显了京津冀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反映了三地人民的共同心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一体化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了一个全面实施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本要靠创新驱动,这对于我们河北来说感受尤为深刻。在京津冀城市群中,河北是一块短板,与北京和天津不在一个发展层次上,要在协同发展中,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创新,打破行政壁垒,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河北的产业结构是一种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产业结构,从增强京津冀生态环境容量的大局出发,我们必须按照国家下达的“6643”的任务,压减过剩产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也要求我们必须走创新之路。这两年,市场下行压力大,以钢铁水泥玻璃等为主导产业的河北,经受了多年来少有的压力和冲击。这两年,我们压减了近三千万的钢铁,近两千多万的煤炭,近三千万吨玻璃,关闭了大大小小近万家企业。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既要压,还要稳,既要改,还要超,离开创新驱动没有其他任何选择。可以说,创新驱动是华山一条道,上了这条道,无限风光就在险峰。

    刚才我们马洪涛先生说,河北已经雨过天晴,我觉得尽管还不能说已经雨过天晴,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就会实现真正的雨过天晴。产业创新,协同发展,首先是思想观念的创新。2013年初,我们河北省委省政府就在全省组织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大讨论,倡导要树立市场思维、开放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在前年召开的经济工作会上,我们提出要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转变发展指导思想,坚持走绿色崛起之路,建设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实的河北、山清水秀的河北。在去年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我们又把创新驱动作为会议的主题,强调要把创新驱动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并且明确提出河北不存在缺技术、缺人才、缺资金的问题。北京、天津的人才就是河北的人才,北京、天津的技术就是河北的技术,北京、天津的资金就是河北的资金。经过几个重大回合,创新驱动已经带全省上下形成了共识,正在极大的促进产业创新和全方位的创新。

    在产业创新、协同发展中,我们的基本思路是有中生新,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就是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张王牌,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先进技术和科研人才,与我省的企业搞好全面的对接,通过“互联网+”等一系列重大措施,以此延伸出更多的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使传统产业老树生出新芽,把传统产业做新做强。无中生有,就是借助北京、天津,着力把北京、天津的科技人才优势变成河北的新型产业优势,把北京、天津的服务需求优势,变成河北的服务产业优势,把北京天津的金融资本优势变成河北的投资、融资优势,使新兴产业新芽长成大树,把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现在,应该说这方面的工作势头很好,河北的产业界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0%,装备制造业已经超过钢铁,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第一主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等产业正在加速兴起。我们坚信,还有几年的调整,河北的产业就会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向前推进。

    创新贵在协同,产业创新没有三方的协同,没有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就难以推进。我们要实现总书记提出的北京是创新中心,天津、河北应该成为孵化和产业化基地的要求,就必须消除京津冀三地之间的政策差异,使中关村的政策、滨海新区的政策、天津自贸区的政策也延伸到河北来,使国内外到河北的投资者能够享受到与京津一样的政策待遇。我们要实现首都非核心功能向河北疏解,一些产业向河北转移,就需要消除京津冀三地公共服务的差距,使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到河北来的单位和企业也能够享受到与京津一样的公共服务。

    我们要实现河北部分地区建成京津的生态涵养区的目标,就要消除生态涵养区与北京、天津生活水平的巨大差距,帮助这些地区把生态产业和没有污染的新兴产业发展起来,使这些地区的人民也同步地进入全面小康。消除这些差别,需要在体制机制政策上进行一系列的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讲,产业创新就是体制机制政策的创新,协同发展就是体制机制政策的趋同发展。创新发展,活力无限。现在国内外的投资企业家都纷纷看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蕴藏的巨大商机,都看好河北创新发展蕴藏的巨大潜力。我们真诚地欢迎国内外的朋友们,愿我们共同分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一起参与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来。我们非常期盼更多的企业家到河北,作为你们优先布局、共谋大业的地区,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用更宽的视野、更深的角度,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是为河北的工作多提真知灼见,多献务实良策。

    我们多次说过,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大的受益者是河北。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北京、天津对于河北的理解和支持。现在,京津冀是真正的一家人,产业、交通、生态的合作势头良好,河北正在享受大树底下好乘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重大利好。我们还要感谢国家部委对河北的理解和支持,为河北解决了产业、资金、政策上的许多难题,极大的推动了河北的转型升级。我们也感谢所有关心、支持河北的朋友们,河北也一定会为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京津冀三地人民的共同努力,有各位企业家和投资者的参与,有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鼎立相助,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谱写出光辉灿烂的恢弘篇章。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