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作为推动用能终端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在
交通领域的应用正从 “示范破冰” 迈向 “规模启航”。《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明确提出推动交通等领域能源消费转型,而 “十四五” 期间,我国通过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氢进万家等工程,已完成氢能交通技术攻关与产业链建设,为 “十五五” 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当前我国氢能交通发展基础扎实:截至 2025 年 7 月,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达 3 万辆,较示范启动前增长 3 倍多,在干线、冷链等场景形成小规模商业化应用;氢能产业链企业超 2000 家,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从不足 10% 提升至 85% 以上;加氢站数量从 2020 年的不足 120 座增至 560 座以上,车用氢能供给体系初步成型。同时,发展趋势向好:车辆应用向干线
运输、城际重载等优势场景聚焦,氢能应用从车端延伸至轨道交通、船舶等多领域,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效应显著,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已超 100 个,交通领域成为第二大绿氢应用领域。
但产业仍面临 “成本高、规模小、技术不成熟” 三重挑战:跨区域氢能供给体系不完善,车用氢能终端售价多在 30 元 /kg 以上,成本竞争力不足;下游氢能消纳能力弱,多领域用氢场景缺乏
政策支持;长距离储运、液氢等技术未成熟,装备可靠性待验证。为此,“十五五” 期间需强化顶层统筹、打造示范标杆、创新支持方式,推动氢能交通实现 “从 1 到 10” 的跨越,助力能源消费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