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20 日,著名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评估机构 Argus 披露,据
市场消息人士透露,欧盟委员会计划以默认值方式启动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用于评估来自 10 个国家进口产品的 “嵌入
碳排放”。尽管目前这 10 个国家具体名单尚未明确,但业内推测大概率是对欧盟出口量最大的 10 国,而其他国家的碳排放强度评估将参考这 10 国的平均值。
该消息可信度较高,其作者 Colin Richardson 在领英表示信息来源于多个渠道,且大概率来自参与欧委会 CBAM 规则内部讨论的人士。此前 Carbon Pulse 也曾报道欧盟考虑仅允许有
碳市场的国家使用实际数据报告 CBAM 排放,结合此次消息,表明欧委会正倾向于更多依赖默认值核算进口产品碳排放。背后原因在于,2026 年 1 月 1 日 CBAM 正式进入 “收费期” 后,欧盟需应对全球海量进口产品的碳排放数据审查,行政负担远超预期,采用默认值可大幅减轻工作量。
若该方案落地,将产生多重影响:欧委会需为 “默认值”
政策寻找合理依据;出口企业低碳竞争动力将被削弱,可能陷入 “躺平” 状态;
第三方核算与
核查机构的服务需求将锐减。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作为欧盟最大进口来源国,若被纳入这 10 国名单,相关出口企业需提前做好应对准备。目前距 CBAM “收费期” 仅剩 103 天,欧委会需在此期间敲定多项实施细则,后续进展值得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