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
浙江宁波第八届中国国际塑料循环展上,11 项再生塑料领域新国标正式发布,其中《塑料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引发广泛关注,标志着我国塑料产业告别 “重被动回收、轻视设计” 模式,迈入 “源头把控、全链协同” 的循环新阶段。
这批新国标由国家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牵头协调,行业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编制,将于 2026 年 2 月 1 日全面实施。新国标涵盖可回收再生设计类、基础标准类、成分鉴别类、再生塑料质量标准类、再生材料评价标准五大类别,是响应 “双碳” 战略的关键成果,能解决再生塑料领域标识不清、品质不一等痛点,对规范市场、提升产品质量、引导绿色设计意义重大。《塑料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首次从源头解决塑料可回收
难题,针对 PET、PE—HD 两种应用广泛、回收体系成熟的材料提供设计指导,明确油墨、标签、添加剂等影响回收的关键元素,划下设计 “红线”。为推动标准落地,协会将启动 “智能体 + 培训 + 试点” 计划,搭建智能体平台、确定 10 个试点城市和 20 家示范企业,并推出相关
认证,助力构建塑料 “高效循环利用” 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