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2 日,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通报,甘肃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通过碳
市场扩围与气候投融资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
碳排放配额交易额破 2 亿元,撬动超 280 亿元资金支持绿色项目,为全国提供 “甘肃经验”。
碳市场交易方面,2024 年甘肃碳排放配额交易量达 268.03 万吨,交易额 2.31 亿元。2025 年按国家部署,
水泥、
钢铁、铝冶炼三大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涉及 39 家企业,扩围后全省纳入企业达 61 家,覆盖重点企业碳排放量占比 88%。为保障企业履约,甘肃采用 “实产实发” 配额管理方式,2025—2026 年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配额盈亏上下限控制在 3% 以内,并开展 “一对一” 审核帮扶,确保企业熟悉交易规则。
 
气候投融资与自愿
减排项目成果丰硕。2023 年甘肃出台全国首个省级《气候投融资项目入库指南》,2024 年项目库设立以来,53 个认定项目总投资 285.44 亿元,21 个项目获授信 159.4 亿元、到位贷款 81.46 亿元;敦煌 4 个光热发电项目、庆阳和张掖 2 个林业
碳汇项目完成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预计年均减排二氧化碳 64.45 万吨,年均收益超 5000 万元,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此外,首批全国签发的 9 个 
ccer 项目中,甘肃占据 2 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