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影响力的扩大以及气候科学的进展,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于2022年联合发起了自GHG Protocol发布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更新工作。此次全球更新的重点将围绕GHG Protocol企业标准以及备受关注的范围二(外购
电力等能源相关排放)和范围三(供应链上下游排放)标准进行。
本文由WRI中国办公室选译自GHG Protocol英文官网,梳理了范围二技术工作组的最新进展,包含指南实践现状、核心修订提案及后续推进流程等,供国内相关机构与企业参考。未来我们将继续助力GHG Protocol的更新工作,积极推动中国地区参与国际标准修订。
GHG Protocol目前正在更新其企业系列标准和指南[1],其中包括《范围二指南》(2015版)[2]。自该指南问世十年以来,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生态体系已发生显著变化,包括自愿性与强制性信息披露框架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净零排放目标在全球范围的广泛采纳。
本次范围二指南的更新主要聚焦于优化企业电力排放的核算方法:一是改进企业用电情况在排放清单中的反映方式;二是引入新核算方法,以更全面地体现清洁能源的气候效益。更加清晰且一致的核算方法,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决策质量,加强外部利益相关方对企业披露数据的信任,并帮助企业更真实地展示其在气候行动方面的进展,从而确保GHG Protocol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
政策与信息披露环境。
为保障更新过程的独立性与完整性,GHG Protocol 建立了一套更新治理机制[3],包括增设独立标准委员会(Independent Standards Board),负责监督标准制定和修订程序[4];在此基础上,召集技术工作组(Technical Working Groups),对现有标准体系中的缺口进行分析,并制定修订草案,最终由独立标准委员会进行审议与决策。尽管该流程仍在推进中,但技术工作组在应对现有范围二指南的挑战、制定解决方案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发布十年后,《范围二指南》亟需与时俱进
现行的《范围二指南》在
市场发展初期推动了清洁能源采购规模的扩大,提升了企业排放报告的透明度,从而支持了企业的气候行动。但随着实践经验积累、数据更新,以及对报告可信度要求的提升,该标准亟需与时俱进。
企业目前可以通过购买与其用电地点、时间无关的发电项目电力,来声明使用了“零排放电力”。这种时空脱节引发了对范围二排放(即因购买和消费电力产生的间接排放)报告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可信度的质疑。
例如,某企业从位于不同区域且与公司实际运营所在电网不连接的太阳能项目购买可再生能源证书(REC),来匹配其年度电力消费。根据现行的《范围二指南》,该企业可以宣称其全部用电来自该太阳能项目。然而,这种做法掩盖了电力实际使用的方式与地点。事实上,除非涉及储能,电力的生产与消费必须同时同网。如果企业在某地区夜间用电,就不可能同时使用另一个地区白天所发的太阳能。这种时间与地点的不匹配,削弱了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也降低了组织间排放清单的可比性。
问题二 报告排放与实际气候影响存在差距
目前,企业在报告“零排放”时,往往依据一些可能并未真正促进电网脱碳的凭证。这引发了外界对这些
减排声明是否真正具有气候效益的担忧。尽管GHG Protocol早已指出,排放清单总量并不直接等同于实际大气中排放量的变化,但企业仍广泛采用基于市场的声明(market-based claims)进行对外宣传和目标设定。为了确保这些声明符合GHG Protocol的原则和决策标准(尤其是完整性和实际影响力)[5],企业依据市场方法( market-based method )所做的减排声明,应建立在可量化推动电网脱碳的具体行动上。
本轮更新焦点:用电时空匹配及边际排放影响
范围二技术工作组正在制定新版核算方法提案,要求企业电力排放的核算按小时和区域进行匹配,以确保企业报告的电力排放能够更真实地反映电力使用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这一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可信度,还能通过释放明确的市场需求信号,推动全社会构建更安全、可靠、多元化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以满足企业不同时间与地点的用电需求。
与现行指南相比,该核算方法可能会改变对企业的激励机制,尤其是对那些与企业实际用电行不直接相关的气候行动。但新方法更清晰地区分了企业的“电力消费的排放核算”与更宽泛的“气候影响评估”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些虽未纳入企业排放清单边界、但具有实际减排价值的清洁电力(如与企业用电时间或地点不匹配的情况),技术工作组也在同步推进一项补充性指标:边际排放影响(Marginal Emissions Impact),以全面反映其气候贡献。
边际排放影响指标是一项以气候影响为导向的补充性指标,用于衡量采购清洁能源所替代的化石燃料排放量。例如,在核算规则修订前,一家位于欧洲的企业采购了另一地区的太阳能,即便该企业无法实时或物理接收与消纳的这些太阳能,但这些可再生能源仍可能计入企业的范围二排放。而根据新建议的规则,这种时间和地点不匹配的电力,将不再计入企业范围二排放。
然而,若该企业选择在化石能源占比更高的地区采购零碳能源,则其边际减排更显著,因为此类采购可替代更多
碳强度更高的电力。虽然这些减排并不直接计入企业的排放清单,但通过引入“边际排放影响”指标,企业可以更准确、更透明地识别其采购行为带来的整体气候效益。与更精准的范围二排放核算方法相结合,这一补充指标将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其自身用电行为产生的排放,以及其在全球电力脱碳过程中的实际贡献。
上述框架体现了本次范围二指南更新的核心原则:
排放清单核算方法的优化,应确保企业外购电力排放核算的一致性、可比性和科学性得到显著提升。
引入排放影响核算方法作为补充手段,衡量企业通过购买清洁能源所带来的广泛气候效益。
总之,这两项提议中的修订,旨在使电力相关的碳核算方法更科学、更可信和更实用,从而更好地满足日益发展的气候信息披露与目标设定标准。
积极提升新规可行性,以促进顺利过渡
GHG Protocol在修订过程中引入了一套决策标准与优先级体系[6],其中,可行性、完整性与影响力都是评估提案时的关键考量因素。可行性问题在范围二技术工作组的讨论中多次被提及,成员们充分反映了来自更广泛利益相关方的意见,积极探讨应对方案。边际排放影响指标正是解决可行性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使企业无法完全满足新清单要求,该指标也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地展示自身气候效益的方式。此外,工作组还提出了其他若干促进可行性的方式,包括:
确保现有可再生能源合同在标准更新后仍然合规;
允许使用估算电力数据,以便企业仍然可以结合标准化小时负荷曲线,继续使用现有年度用电数据;
对于较小规模和低能耗的企业用户,或将予以豁免。
为了顺利过渡,整个更新过程将分阶段推进并提前通知,以帮助企业、数据提供商、公用事业与服务平台等各方有时间适应新要求,并开发配套的支持工具。此外,数据基础设施、软件和能源追踪技术的持续优化,也有助于在未来几年内降低新规的执行难度。预计新的范围二标准最早将于2027年底发布,并在此后分阶段实施。
公众咨询在即,业界可积极反馈意见建议
范围二技术工作组仍在讨论前文涉及的条款,目前还需进一步的技术评审与公众咨询程序,并最终由独立标准委员会批准。此次修订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确保那些已经依托GHG Protocol构建的披露框架和平台能够与标准更新保持同步:为此,GHG Protocol已将五家合作观察机构(Observing Entities)纳入今年早些时候宣布成立的独立标准委员会,以推动这一目标的达成[7]。
下一个关键的参与节点,将是公众咨询期,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启动。征求意见稿中将包括“小时和区域匹配方法”、“边际排放影响指标”以及相应可行性条款(如估算数据的使用、小用户豁免、现有合同的处理)等建议内容。这些修订都反映了技术工作组在平衡完整性与可行性方面的努力。利益相关方在咨询期内有机会就上述修订提出意见和建议,具体的参与方式和时间表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公布。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从1998年起合作开发GHG Protocol,旨在制定一套国际认可的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标准。自2001年第一版企业标准发布以来,GHG Protocol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运用。它帮助企业清晰梳理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设定合理的减排目标,并最终推动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参考文献
[1]https://ghgprotocol.org/ghg-protocol-corporate-suite-standards-and-guidance-update-process
[2]https://ghgprotocol.org/sites/default/files/2023-03/Scope%202%20Guidance.pdf
[3]https://ghgprotocol.org/blog/ensuring-transparency-and-accountability-standard-setting-ghg-protocols-strengthened
[4]https://ghgprotocol.org/sites/default/files/2024-12/Standard-Development-and-Revision-Procedure-20241126.pdf
[5]https://ghgprotocol.org/sites/default/files/2024-09/Governance-Overview.pdf
[6]https://ghgprotocol.org/sites/default/files/2024-09/Governance-Overview.pdf
[7]https://ghgprotocol.org/blog/release-ghg-protocol-welcomes-observing-entities-independent-standards-bo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