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我市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以来,我市积极探索气候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答卷”。
近日,记者走进未势能源的氢燃料电池生产车间,一块块崭新的氢燃料电池在生产线上逐步成型。目前,未势能源已经实现“电堆及核心组件、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组件、液氢工艺”等六大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知识产权完全自主化,多项技术都突破了行业痛点,未势能源的氢能全产业链建设,引领着行业的绿色变革。长城控股集团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大区总经理张璞告诉记者,公司能够实现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引导的绿色金融支持。他说:“未势能源在创业发展过程中,得到了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取得银行授信额度超10亿元,企业与银行的合作让我们的发展如虎添翼。2024年通过构建‘平台+场景+金融’三位一体业务模式,推广406台氢能环卫车,下一步计划通过河北省降碳价值实现体系,实现氢能环卫车减碳价值变现和交易。”
企业的低碳发展成就,离不开好
政策的支持与推动。我市始终坚持把气候投融资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统筹工业、能源、
交通、城建、农业、生态建设六个关键领域,先后累计筛选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氢能产业发展等500个项目纳入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形成了低碳项目集聚效应。市生态环境局气候科科长王艳会说:“我们不断健全政策体系,制定出台气候投融资试点‘1+5+1’系列文件,从项目准入、金融扶持到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给予保障。同时,积极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为企业争取更优惠的融资条件。”
为更好地向全市309家银行业金融保险机构推介优质项目,市生态环境局创新性搭建气候友好型企业融资对接平台,已累计为91个气候友好型项目提供信贷支持,贷款余额达到314.6亿元,年
减排二氧化碳350万吨,金融赋能气候投融资的活力动能得到加速释放。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陈立房说:“我们积极鼓励金融机构不断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全市金融机构先后推出‘光伏贷’‘绿能贷’‘直隶快贷’等多项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截至2024年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889亿元,同比增长29.4%,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0.8个百分点,有效带动更多
市场资金支持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在如今的保定大地,以气候投融资为引领,我市努力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长城汽车魏派蓝山被评为道路车辆产品
碳足迹等级标识证书1级低碳标识;高碑店奥润顺达超低能耗建筑科技科普基地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公众参与实践基地;“碳惠保定”个人低碳账户吸引着众多市民打卡签到……低碳,已成为奋力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绽放新颜值、跑出加速度主旋律中一抹鲜明的靓色。保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学伟说:“开展气候投融资是助推保定绿色低碳转型,打造‘全国
碳中和产业之都’的重要抓手,通过先试先行、典型示范,切实发挥降碳的引领和倒逼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为推动保定市低碳产业化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探索保定路径提供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