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碳信用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5-4-8 13:54 来源: 易碳家-中国碳交易网

目前,巨大的碳减排量使我国碳信用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国家发改委(节能中长期规划》测算,“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节能投资总额累计可达6000亿元以上,如果按50%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测算,节能融资市场有3000亿元的规模,节能减排融资有望从目前技改项目融资延伸到碳金融等新兴业务。碳金融的发展在为碳减排融资,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兴业银行的碳权贷款和深圳发展银行的碳理财产品都是成功的案例。

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交易。截至2009年9月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组织共核准签发CDM项目1882个,其中我国通过核准项目的数量为632个,位居世界首位,且远高于其他国家。从CDM项目的排放量看,632个核准CDM的减排量为1.5亿吨左右,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5.7%。从交易额看,2008年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4%。CDM项目远期交易是我国参与低碳经济运作最多的一类项目

碳权投融资项目。2006年5月,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签署(能源效率融资项目合作协议》,成为国际金融公司开展中国能效融资项目合作的首家中资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向兴业银行提供了2500万美元的本金损失分担,以支持兴业银行41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兴业银行则以国际金融公司认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发放贷款,国际金融公司为整个项目提供技术援助。截至2009年11月末,兴业银行发放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达187笔,金额达137.37亿元。

碳基金运作。2006年中国碳基金成立,总部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旨在购买各种不同类型的CDM项目产生的减排量,尤其是各类可再生能源项目。据统计,中国碳基金已签署购买的潜在减排量约为1000万吨。中国绿色碳基金是设在中国绿化基金下的专项基金,属于全国性公募基金。基金设立的初衷是为企业、团体和个人志愿参加植树造林及森林经营保护等活动,为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搭建一个平台。基金先期由中国石油集团捐资3亿元人民币,用于开展旨在以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为目的的植树造林、森林管理及能源林基地建设等活动。据初步估算,如用中国石油集团的捐款进行造林,未来10年内将吸收固定二氧化碳500万吨至1000万吨。

碳结构类理财产品。2007年8月,深圳发展银行推出二氧化碳挂钩型人民币和美元理财产品,基础资产为欧盟第二承诺期的二氧化碳排放权期货合约价格。两款产品于2008年9月2日到期,分别取得7.4%和14.1%的较高收益,并再次推出同类产品。

我国碳信用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尽管碳信用在我国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市场体系不健全,国内金融机构对碳信用的参与度不高。碳信用在我国传播的时间有限,国内许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其中蕴藏着巨大商机。同时,我国政府及国内金融机构对碳信用的价值、战略意义、操作模式、项目开发、交易规则等尚不了解。目前,除少数商业银行关注碳信用外,其他金融机构鲜有涉及。

二是中介市场发育不完善。碳减排额是一种虚拟商品,其交易规则十分严格,开发程序也比较复杂,销售合同涉及境外客户,合同期限很长,非专业机构难以具备此类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能力。在国外碳信用项目的评估及排放权的购买大多数是由中介机构完成,而我国本土的中介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开发或者消化大量的项目,另外也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帮助金融机构分析、评估和规避项目风险和交易风险。

三是碳金融产品数量和创新不足。目前,我国只有商业银行及政府推出了一些碳金融产品,投行和交易所还没有参加进来,虽然兴业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做了一定的开发,但不论产品数量、功能还是多样性方面都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