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巴黎协定》达成后的第9年,各国政府终于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上就气候融资新集体量化目标(NCQG)达成共识,同意共同努力,通过公共渠道和私营渠道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融资规模,到2035年,全球将每年融资至少1.3万亿美元。
除1.3万亿美元的总体目标外,发达国家还同意在2035年前,每年带头筹集至少3千亿美元。之前为2020年至2025年设定的筹资目标为每年至少筹集1千亿美元,NCQG的资金来源与这一轮筹资类似,包括公共资金、通过公共部门动员的私人资金以及替代资金来源。同时,NCQG还邀请发展中国家自愿将其贡献计入目标,并自愿将多边开发银行(MDB)提供的气候融资计入目标,而不仅仅是发达国家提供的资金。
尽管未设定公共资金的总体目标,但各国政府同意在2030年前,努力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气候基金的年支出水平至少增加到2022年的3倍。这些基金包括:全球环境基金、绿色气候基金、应对损失和损害基金、适应基金、最不发达国家基金和气候变化特别基金。2022年,这些基金的支出总额为17.4亿美元。因此,到2030年,这些基金的支出总额必须至少增至每年52亿美元。
每年筹资3千亿美元的路径
按名义价值计算,3千亿美元是之前2020年至2025年每年筹资1千亿美元目标的3倍。然而,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未来3千亿美元的购买力会比现在的3千亿美元要低。
另一种解读方法是将国际气候融资的历史增长率与未来增长率进行比较:2013年至2022年,国际气候融资的年增长率为9.2%;而如果从2022年的1159亿美元增长到2035年的3千亿美元,年增长率仅为7.6%。
然而,这并非等同条件下的比较。因为如前所述,NCQG邀请发展中国家自愿捐款,且同意计入多边开发银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所有气候融资,而不是只计算发达国家在1千亿美元目标下的捐款(该金额因年份而异,2022年约为1千亿美元目标的70%)。如果将2022年所有多边开发银行的气候融资都计入国际气候融资总额,那么这一总额将从1159亿美元增至1351亿美元,而要在2035年前实现3千亿美元的目标,所需的年增长率将进一步降至6.3%。
在COP29举办之前,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与合作伙伴开发了一个模型,使用者可以通过这个模型模拟如何扩大气候融资规模。该模型关注的是国际气候融资的4个关键组成部分:双边融资、多边气候基金捐款、多边开发银行融资以及被动员的私营领域融资。由于NCQG已通过,我们对模型的假设条件进行了修正:一是将203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气候基金支出预期提高至52亿美元,二是计入多边开发银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所有资金,预计将达到1850亿美元。二者合计将超过1900亿美元,占3千亿美元目标的63.3%。
以下是实现其余1100亿美元融资目标的几种路径:
其一,增加双边融资。据经合组织报告,2022年,双边公共气候融资为434亿美元。根据现有承诺,到202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至500亿美元。为达到900亿美元的目标,2025年至2035年需保持6%的年增长率。按目前每1美元双边融资动员22美分私营融资的水平,900亿美元双边融资动员的私营融资将达到200亿美元,二者合计1100亿美元。2025年至2035年双边融资6%的年增长率将低于2013年至2022年6.9%的历史增长率,意味着各国政府为实现气候融资目标的投入将会比过去少。
其二,进一步增加多边开发银行融资。业内专家和多国政府都认为,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和资本注入,多边开发银行在未来几年可以提供更多资金用于气候融资。多边开发银行气候融资规模在2030年达到1200亿美元后将停滞不前的可能性不大。根据不同的改革和注资方案,多边开发银行的融资额可能会增长到1300亿美元到1950亿美元之间。因此,未来继续改革,让多边开发银行做大做好,将是至关重要的。
其三,提高私营资本的动员比例。近年来,每1美元公共资金所动员的私营资金比例逐步增长。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私营资金将对NCQG做出更大贡献。不过,私营资金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气候投资项目,私营资金的增长可能对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带来挑战。
其四,邀请发展中国家将其国际气候融资计入NCQG。《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资金常设委员会估计,2022年,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双边气候融资捐款为27亿美元。由于捐款额是自愿报告的,实际的数字很可能会高于27亿美元。中国在COP29上宣布,2016年以来已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并动员项目资金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约合245亿美元),平均每年31亿美元。NCQG邀请发展中国家自愿决定是否将其“南南合作”融资计入NCQG,目前无法确定有多少发展中国家“南南合作”资金将被计入3千亿美元的目标之中。
综上所述,到2035年实现3千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目标是完全可行的,几乎不需要发达国家额外增加财政投入,其他捐款国就更不需要额外的努力了。
实现气候融资的线性增长
但NCQG并未给从现在到2035年的气候融资设定增幅目标。尽管NCQG提出在2026年至2034年国际气候融资必须至少达到每年1千亿美元,但除了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气候基金设定了2030年出资增至52亿美元的目标外,NCQG并未设定其他任何中期目标。人们担心,这可能导致气候融资在最初几年停滞不前,但在截止时间前激增。此前的1千亿美元目标便是如此,部分原因在于美国在特朗普首个任期上减少了气候出资,类似情况可能会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内重演。
特朗普可能会削减美国目前每年提供的110亿美元双边和多边气候基金捐款的一部分或全部。如果他让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这些捐款将不再被正式披露,也将难以计算。不过,实际情况恐怕更加严峻,美国2022年出资58亿美元,仅占发达国家通过双边渠道和多边气候基金提供气候融资(471亿美元)的12%。此外,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没有在1千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目标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实际上,美国在多边开发银行融资中所占的份额更值得关注。美国是多边开发银行的主要股东:美国往往是最大的股东,在一些机构中的资金占比高达30%,而这些机构正是国际气候融资的最大渠道。NCQG将多边开发银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所有气候融资计入目标,可被视为一种“防范特朗普”的措施:即使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美国在多边开发银行气候融资中所占的份额仍可被计入目标。但未来特朗普政府对多边开发银行气候融资的潜在影响仍令人担忧。特朗普曾任命大卫·马尔帕斯(David Malpass)在 2019年至2023年担任世界银行行长,这一决定被认为是破坏了多边开发银行在气候融资方面的协调努力。但在特朗普再次当选后,多边开发银行在COP29上发表联合声明,到 2030年,预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气候融资总额将增至每年1200亿美元,并计划每年动员650亿美元的私营资本,表明多边开发银行对继续扩大气候行动融资充满信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
市场担忧。
综上所述,富裕国家仍可以承诺扩大气候融资规模,按照线性增长轨迹推动气候融资到2035年达到3千亿美元。
除了3千亿美元的目标还要实现1.3万亿美元的目标
发展中国家每年需要数万亿美元来应对气候危机,多数发展中国家高度依赖国际上的支持,这一部分的年资金缺口在1.3万亿美元以上。而富裕国家承诺带头筹集的3千亿美元还不到这个资金缺口的四分之一。NRDC的分析表明,国际气候融资是有可能达到更高水平的,NCQG的通过为实现更高的融资目标创造了两个有利条件:
一是NCQG要求COP29主席国阿塞拜疆、COP30主席国巴西共同制定“从巴库到贝伦的1.3万亿美元路线图”,研究如何通过赠款、债务减免等措施,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融资。该路线图将探讨如何以公平的方式将国际气候融资规模在3千亿美元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包括进一步改革国际金融体系释放更多资金并提供债务减免,通过对高污染部门征税等方式创新性地筹集资金,以及更好地利用财政激励与监管的组合拳,引导私营资本从对环境有害的领域流向气候投融资需求的领域。
二是NCQG的实施进展将被纳入《巴黎协定》每5年进行一次的全球盘点。到2030年,NCQG将被重新评估。如果届时国际合作的政治环境有所改善,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和创新融资来源方面也取得了进展,将有机会上调融资目标。
3千亿美元只是全球气候融资的起点。以NCQG为基础,各国必须努力增加气候融资,争取到2035年实现远超3千亿美元的目标。此外,发达国家必须更积极地响应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需求,确保这些脆弱国家不被边缘化。
(作者乔·思韦茨为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国际气候融资专家;翻译云祉婷为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中国环境法与治理项目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