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气污染治理向纵深迈进

2024-12-27 10:21 来源: 中国环境报

2024年,飘浮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等城市上空的雾霾更少了。人民群众从“盼蓝天”到“拍蓝天”“晒蓝天”,大气治理成果实实在在留在了人们的朋友圈。

继2023年“乌—昌—石”“奎—独—乌”重点区域优良空气天数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全区14城市2021年至2023年优良天数分别为3764天、3774天、3770天。2024年,新疆人民铆足了劲,紧盯雾霾成因,封、堵、灭,用尽各种办法,使天山北坡城市群环境空气质量继续持续改善,特别是首府乌鲁木齐市,1月—9月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改善排名位列第二。

浓浓雾霾曾经一直是新疆避不开、甩不掉的污点,冬日的蓝天白云也一度是天山北坡城市群辖区人民群众的心中企盼。

面对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2024年,是新疆向雾霾宣战,重拳治污的第二个年头。蓝天保卫战由“坚决打好”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真正到了攻城拔寨的关键阶段。

战霾,仍是进行时。

统一思想:找准方向治顽疾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3年以前,由于污染物排放远超环境容量,使“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问题虽通过多年整治依然没有见到明显成效。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叮嘱,自治区党委、政府放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为了让各族群众能够享有良好空气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3年年初,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展情况汇报,将推进“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整治列入当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明确提出“要用3年至5年时间彻底解决‘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战略目标,为大气污染治理制定了清晰的战略目标。2024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再次将“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整治纳入到自治区十件民生实事之中,表明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彻底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决心。

思想统一才能行动一致,提振信心,形成合力。自治区党委要彻底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坚定决心和信心,推动全区上下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在思想观念上保持空前重视和高度统一,开创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新局面。从此,“乌—昌—石”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步伐加快、力度更大。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自治区对“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实行“提级”管理,成立由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任组长、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兵团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整治协调小组,统筹区、地、县、乡、村五级力量,协调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区域同防同治和兵地联防联控,统筹指导各项措施落实,加大了区域内各主体之间的协作力度,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这一工作机制在统筹解决跨兵地、跨区域大气环境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戴武军说。

在自治区党委的高位推动下,自治区、兵团各地区各部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各相关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提升企业治污水平、淘汰排污车辆、严控压减燃煤……啃下一个个“硬骨头”,打赢一场场“大硬仗”,2023年,新疆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乌—昌—石”区域圆满实现“一升两降”目标,区域空气质量取得较为明显改善。2024年,“乌—昌—石”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截至12月22日,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上升3.7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9%;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54%。

聚焦重点:找准靶子精准发力

家住乌鲁木齐市八道湾公务员小区的老人张爱华在冬日里,只要遇到好天气都会出门晒太阳。她清楚地记得两年前的冬天,因为总有雾霾,天总是灰蒙蒙的,虽然刚搬进了电梯房活动方便了,但她和老伴一个冬天没怎么出过门。

连续两年民生实事,是自治区党委向新疆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只有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才能兑现承诺,不负人民,无愧历史。

11月11日,新疆天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24年第一批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评级中获B级。2024年,该公司再投资2245万元,开展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在2023年4项污染物减排2122吨的基础上再减排53吨。

在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治理,是自治区为治理工业企业产生污染物开展的一项具体举措。从2023年起,在“乌—昌—石”区域,新疆把秋冬季PM2.5贡献率达到55%左右燃煤源和贡献率达到40%左右的工业源、移动源作为主攻方向,聚焦“三大重点污染源”(即工矿企业、散煤用户、交通运输),着力从源头上阻断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在2023年区域135家企业实施“一企一策”污染物减排7110吨的基础上,2024年,又将39家企业纳入重点治理范围,累计投入55亿元,实施治理项目581个,预计污染物再减排1.07万吨。

聚焦燃煤源,从2023年开始,通过清洁能源替代、集中供热等方式,新疆启动6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整治行动,燃气锅炉低氮改造以及煤电机组“三改联动”。经过连续两年的全力攻坚,2024年“乌一昌一石”“奎一独一乌”区域散煤燃烧实现基本清零。

聚焦移动源,新疆加快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进程。10月底,位于呼图壁县、全长34.5公里的“九洲恒昌输煤廊道”正式落成投运,项目分别连接白杨河矿区西沟煤矿、东沟煤矿、苇子沟煤矿,是全疆最长的山区越野输煤廊道,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860吨。

截至目前,天山北坡城市群建成铁路专用线19条、里程达161.1公里,2024年共淘汰柴油货车1.69万辆,更新新能源汽车1.66万辆。重点行业大宗货物清洁化运输比例提高至50%。

精准监测:提升科学监管水平

在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总站,最新建成的自治区大气复合综合观测站已投入使用。

“以前只能检测大气中PM2.5浓度,有了这个观测站,可以监测出PM2.5中铅、硫等元素占比,从而判断PM2.5来自于哪个污染源。”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工程师邓婉月介绍,综合观测站兼具业务和科研双重功能,可以开展大气多参数观测及科学研究,实现定量评估大气污染成因分析,说清污染来源,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准确率,是自治区努力提升生态环境精准监测水平的具体举措。

在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总站的自治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平台上实时显示着全疆各地空气质量情况。“平台上实时显示全疆各地国控、区控监测点的空气质量情况,一旦有异常,马上会报警。”邓婉月介绍。

12月2日起,“乌—昌—石”区域连续三天出现降雪大雾天气,自治区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公告,决定于2024年12月5日20时将“乌—昌—石”区域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升级至橙色预警。

这几天,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大气环境监测(预测)中心的同事们驾驶着大气走航监测车,奔波在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家渠、昌吉、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等地,对“乌—昌—石”、五家渠及附近的工业园区等地进行动态监测,为相关部门开展执法监督等工作提供科学、精准的数据支撑,并对排污企业进行动态有效管理。

一旦出现重污染天气,就会加密对重点区域的监测次数,从一周1—2次加密到3—4次甚至每天一次。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自治区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会快速响应,每日编制区域内284家排污单位废气主要污染物统计报告,为污染源监控数据“真、准、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全区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汇聚了241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实现1000余家排污单位自动监控数据联网。

11月30日,在乌鲁木齐某柴油系统维修有限公司,技师肖师傅正在对一辆因尾气不合格而没有通过年检的柴油货车进行维修。“维修符合排放标准后,合格的汽车信息将会由机动车排放检测机构上传至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复检合格后方可上路行驶。”肖师傅说。

目前,自治区机动车尾气检测平台已经备案全区7万辆非道路移动机械基础信息,接入362家机动车尾气检测机构检测数据,为500余万辆机动车尾气检测提供支撑服务,对大气污染移动源监管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

科技创新:治污向纵深迈进

2024年,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作出“完善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决策部署,标志着新疆大气污染治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今年,自治区扩大了重点治理范围,将伊犁河谷区域也纳入到天山北坡城市群重点治理管理范围,在‘乌—昌—石’‘奎—独—乌’、伊犁河谷同步实施各项治污举措。”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厅长哈尔肯·哈布德克里木介绍。

通过两年全力攻坚,天山北坡城市群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的特征依然明显。当前,散煤治理接近尾声,工业源、移动源的污染治理进入攻坚阶段,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已基本解决,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已不能满足当前工作之需,只有突破创新、系统谋划、科学规划,才能“闯”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治理新路子。大气污染治理也必须由过去的“粗放管理”向“精准治理”转变,治污必须向纵深迈进。

为深入推进区域大气环境整治,2024年,自治区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撑和顶层设计。一方面,推进实施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专项《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支撑技术集成示范》和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乌—昌—石”区域大气重污染综合成因与深度治理技术研究》项目实施。另一方面,拟成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新疆分中心,发挥专家和科研成果智力支撑作用,进一步研究减排路径和方法,努力实现各城市稳定达标。

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在新疆最早开展了高纯铝(电解工艺)超低排放改造工程,采用新技术工艺对传统电解铝工艺进行优化设计改造,不仅提高了设备效率、降低了生产能耗和成本,还为其他企业树立了榜样。“只有持续开展技术革新、优化生产工艺,才能进一步挖掘企业减排的潜力。”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境监察部部长董江表示。

“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后继续改造的空间不大,只有开展技术革新,优化生产工艺,才能进一步压减污染物排放。”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境监察部部长董江说。

大气污染治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持续推动环境空气质量稳定向好,大气污染治理继续向纵深发展,各项治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下一步,我区还将在推进工业源深度治理上下功夫。持续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玻璃、石灰、矿棉、有色等行业全环节综合深度治理。”哈尔肯·哈布德克里木表示,自治区还会对区域重点企业“一企一策”治污技术和环境管理水平进行“再会诊”,充分挖掘企业释放减污降碳潜力,在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B等级企业数量上再突破。

决胜治污攻坚,不负人民期待。新疆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部署要求,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纵深推进美丽新疆建设不断努力。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