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建首个生态环境监测行业绿色低碳实验室

2024-11-29 10:41 来源: 中国环境 |作者: 刘晶

11月25日,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龙岗分站通过绿色低碳实验室认证,荣获“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四星级绿色低碳实验室”证书,成为生态环境监测行业内首个绿色低碳实验室。

近年来,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深入研究减污降碳路径,通过首创绿色低碳标准、核算检测项目碳足迹、强化能源和环境管理、实施绿色低碳技术改造等举措多管齐下,率先试点创建绿色低碳实验室。

首创两项行业领域标准,提供绿色低碳发展标准化指引

全国检验检测机构约5.4万家,针对当前检测实验室绿色低碳发展缺乏标准指引的情况,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采取行业调研、现场勘查、现场检测、碳排放核查等多种方式,掌握实验室绿色低碳发展现状,创新提出实验室试剂、耗材、废液管理等行业特色绿色低碳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参考借鉴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方法,研究提出了检测项目产品碳足迹评价的方法和要求,编制起草了两项团体标准。

2024年11月6日,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于全国范围内首次发布了行业领域团体标准《生态环境监测绿色低碳实验室评价技术要求》(T/SZAEM0002—2024)、《碳足迹评价技术要求检测项目》(T/SZAEM0003—2024),为检验检测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和检测项目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提供标准化指引。

率先实践检测项目碳足迹核算,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针对检测实验室的主要输出成果检测项目进行碳足迹核算,龙岗分站率先取得水质重金属和建筑施工噪声等检测项目的碳足迹标识认证。通过认证后,实现在含有水质重金属项目以及建筑施工噪声项目的检测报告打上碳足迹标识,显示相关的碳足迹信息,此举填补了检验检测行业碳足迹标识空白。

据介绍,检测项目碳足迹核算和披露旨在帮助检测实验室了解实验室检测各环节的碳排放情况,指导检测实验室采取措施有效减少实验室检测造成的气候影响,优化资源利用,协同供应链采取行动降低整体碳排放,推动检测实验室向绿色低碳转型,有效促进检验检测行业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强化能源和环境管理,实现检测实验室绿色低碳运营

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根据《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3331) 和《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4001)标准要求,首次建立检测实验室能源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搭建起实验室绿色低碳管理制度体系,实现检测实验室绿色低碳运营。

能源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具有全员参与、过程监控、闭环管理、数据驱动决策等优势,是实验室节能减排、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影响的重要手段。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后,龙岗分站综合采用能源计划、监控、统计、消费分析、重点能耗设备管理及能源计量设备管理等多种手段,显著提升实验室能源利用效率和节约效能。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后,龙岗分站识别并评估了实验室检测全过程的环境影响因素和风险等级,进行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排放检测评价,针对废液、固废两类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健全完善实验室废液(含危废)、固废分类管理制度,实现废液(含危废)规范化安全处置,并进一步落实实验室区域和办公区域垃圾分类,加强采样容器、打印纸等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促进实验室废物排放大大减少,实验室资源利用水平大幅提升。

实施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打造检测实验室绿色低碳发展示范

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以龙岗分站为试点,综合实施多项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打出绿色低碳实验室建设“组合拳”,切实降低实验室废物排放和碳排放,打造检测实验室绿色低碳发展示范。

龙岗分站首次建立实验室能源和碳排放在线监测和数据展示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实验室能源消耗,实现对能源使用和碳排放的精确跟踪和统计分析,助力实验室各部门碳排放绩效考核,同时系统还集成了用电安全监测与漏电检测功能,提升实验室用电安全。

龙岗分站完成实验室通风系统节能智能监控技术改造,建立实验室风机节能和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对风机的智能变频控制和实验室温湿度、VOC浓度传感监测,可以有效削减实验室运行成本,同时显著改善实验室的工作环境、提升安全性。

龙岗分站实施实验室节水改造和照明系统低碳节能改造,有效减少了水资源和能源浪费,同时龙岗分站还充分利用建筑空间,推广使用光伏等新能源技术,构建绿植系统打造绿净固碳新场所,建立雨水回用和餐厨废水生物处理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以上措施,龙岗分站及所在建筑碳排放量减少57吨/年以上。

接下来,深圳市生态环境环境监测站将继续践行绿色低碳理念,积极完善绿色低碳实验室减污降碳绩效评估,坚持探索前沿低碳技术,提升实验室减污降碳技术支持与指导能力,持续提高实验室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为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推广的经验做法,助力检验检测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据介绍,这是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以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推动的首个美丽中国建设项目在广州落地。根据贷款协议,国开行广东分行分别向知识城(广州)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提供贷款资金3亿元,向广州市岭头投资有限公司提供贷款资金4.37亿元,用于支持打造广州市美丽中国城市样板示范项目建设。是广州市探索美丽中国建设、区域性环保建设项目金融支持模式的重大成果,也意味着广州市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两个首开示范项目正式落地实施。

积极谋划美丽城市投融资示范项目

今年以来,广州市紧紧抓住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战略机遇,及时印发实施了《广州市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工作方案》,提出“美丽广州—美丽区县—美丽单元—美丽细胞—美丽工程”的美丽广州建设模式,积极谋划美丽城市投融资示范项目,创新探索区域性环保建设项目金融支持模式,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水花城”。

作为广州市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的两个首开示范项目,广州知识城—迳下美丽单元建设项目将实施生境花园、水系连通、高标准农田改造、绿色创新产业园等工程项目,打造城乡生态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近自然智慧科普教育基地与“两山”价值转化示范基地;岭头片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暨“美丽广州”示范项目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通过开展耕地提质增量工程、岭头风貌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及实施农业生态综合体项目,助力广州建设全国全省都市农业现代化先行区,打造“美丽广州”示范工程。

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顾晓斌表示,知识城—迳下美丽单元建设项目及岭头片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暨“美丽广州”示范项目的落地实施,引领黄埔区美丽中国建设工作迈入了新的篇章,黄埔区将继续探索具有黄埔特色的美丽实践模式、完善美丽单元建设路径,立足区域生态资源禀赋,分阶段推进多领域、多系列典型示范,从不同维度刻画美丽黄埔形态内涵,为推进美丽广州建设贡献黄埔力量。

为全国美丽城市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两个协议的签订是广州创新探索区域性生态环境建设项目金融支持模式、推动美丽中国城市样板建设往前迈出的重要一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保森表示,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推动建设美丽广州建设投融资平台,为重点项目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定制化的专项融资服务保障,加快建设美丽广州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贡献力量。

国家开发银行住宅与城市建设业务部总经理胡广华提到,广州市美丽城市首批示范项目形象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理念,是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同的良好实践;成功构建“部委—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多方协作机制,为全国美丽城市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

“以城市为载体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是一项重点任务。”生态环境部综合司督察专员凌江充分肯定了广州在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中积极作为、担当实干取得的系列工作成果,表示将继续支持广州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治理路径,形成经验与示范案例,在国际一流的美丽湾区建设中发挥突出作用。

金融支持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项目充分尊重经济效益引导市场行为的规律性作用。”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熊必永告诉记者,生态环境效益类项目盈利性较弱且前期投入较大,应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加入生态环境建设,探索区域性生态环保项目金融支持模式,积极争取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在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的支持,增强项目实施主体参与积极性。

同时,通过生态环境领域投融资强力支撑美丽广州建设,提升生态环境品质的同时增加绿色产业投资,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制造业绿色转型,为广州市加快推动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突破、新动能。

本次融资授信的3亿元将用于迳下纳米农业园、美丽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乡村生态振兴示范园、岭南乡村产业基地建设。后续将以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同时继续立足资源禀赋,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开展各层次美丽单元、美丽细胞建设。

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广州市岭头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戈告诉记者,4.37亿元的融资授信,则用于产业导入三大板块26个子项目,构建“农田整治+生态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导入”的发展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断提升区域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研学、茶产业、茶文化、生态休闲等品牌,实现现代化高效农业新格局。

杨戈表示,国开行的投融资扩大了项目的资金池,能更好地完善环境基础设施与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整体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同时,绿色金融的引入,能够引导项目发展模式走向可持续和绿色低碳,实现既能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的人居环境,美好的生活的热切追求,也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实现幸福生活的期盼。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