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底,中国已建成新型储能装机总规模超过5800万千瓦,成为
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同期举行的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
论坛“新型储能驱动未来能源变革”分论坛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公布了一组最新数据,“新型储能的发展,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发展,促进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投资就业,已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之一。”
“双碳”目标指引之下,风光发电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以锂离子电池、抽水蓄能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新型储能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超级充电宝”,也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一大动力。
新型储能发展成果丰硕
“我们面临着一场史无前例的、由化石能源走向新能源的绿色转型。”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表示。“风光”无限好,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4年9月底,中国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2.5亿千瓦,提前6年完成了12亿千瓦的目标。
但不容忽视是,高比例新能源大量接入也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挑战,迫切需要加速发展以新型储能为代表的电力系统调
节能力。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文开指出,新型储能是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
从技术创新方面来看,新型储能技术正不断涌现,呈现百花齐放态势。据了解,今年以来,中国有多个30万千瓦装机规模的压缩空气储能、10万千瓦级装机规模的液流电池储能以及单体兆瓦级的飞轮储能项目落地,同时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也接连落地实施,更有多个构网型储能项目开展验证。
任京东表示,从调度运用方面看,新型储能调度运用水平持续提高,新型储能调节作用不断增强。从发挥的功效来看,随着装机规模的增加,新型储能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和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的作用逐步增强,有效服务能源安全保障。
革新不断迭代加速
“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行业在技术装备研发、示范项目建设、商业模式探索、
政策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市场应用规模稳步扩大,对能源转型支撑作用愈发显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成为推动能源行业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陈文开进一步指出。
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展馆中,可以看到不断涌现的电池领域新产品。七赴进博之约的艾默生推出了最新绿色能源自动化方案和锂电池生产自动化方案;霍尼韦尔推出了包括储能电池热管理、储能消防与热失控探测、电池储能系统与先进控制技术等数款产品与解决方案,可用于新能源汽车、商业和工业运营、电力生产、公共事业等多个领域。
艾默生亚太区副总裁Brian Joe强调,当前市场对储能设备的要求不仅要更安全、更可靠,还需要更具经济性和便捷性,借助最新自动化技术可让储能产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