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懿颉: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在多领域已取得成效。
法律
法规政策不断完善。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出顶层设计。2024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制度保障。这些为生态产品生产、消费、交易、生态收益分配等环节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试点示范助推发展。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财政部和金融机构等多个部门和地方都在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国家发改委批准丽水、抚州两地以及
北京市延庆区、
河北省承德市等10地作为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生态环境部推出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自然资源部推出四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这些举措为各地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与示范。
转化路径多元丰富。近年来,各地区依托资源禀赋,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路径和模式。如
浙江安吉推动“以竹代塑”,促进竹产业转型升级;
福建南平探索建立“生态银行”,依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推动茶竹水产业融合发展;
海南白沙打造集生态产品品牌推广与产品
市场交易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运行平台……这些创新探索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体制机制提供了宝贵经验。
转化成效积极显著。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效看,各地的有益探索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我国农村地区走绿色发展转型之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农民过上了生活富裕、产业兴旺的好日子。与此同时,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也推动各地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
此外,一些科研单位、高校、智库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了大量理论和实践研究。如中国工程院作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首批试点单位,多年来积极组织院士专家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战略研究、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面向2035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战略与政策研究等重大咨询项目,不断强化科技战略咨询,向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及相关部委报送有关咨询建议,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