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保险创新、护航“蓝碳”交易……看中国太保服务绿色生态发展

2024-6-7 09:22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李可

  走进杭州湾湿地公园,香莆丛中、睡莲深处,可见鹭鸟、野鸭等各种濒稀的鸟类出没,禽类怡然自得生活在自己的领地,展现出湿地独有的风光。素有“地球之肾”美誉的湿地,还是碳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灾害的影响,让湿地的生态价值不可避免的遭到损害。2022年4月,全国首单碳汇湿地生态价值保险在浙江宁波落地,中国太保(601601)与国际再保险公司联合探索气象指数保险创新,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保险方案。

  “对于受灾导致的湿地生态价值降低,以往进行修复需要我们自行筹措资金,来源包括日常经营性费用、财政补助、上级公司拨款等,现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保险公司的赔付,大大减少了公司的经营支出。”宁波杭州湾湿地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迪波表示。

  位于浙江省杭州湾南岸的象山县,拥有浙江省内最长的海岸线和省内第二大海域面积,蓝碳资源储量丰富。去年7月起,象山启动了蓝碳拍卖交易工作。护航“蓝碳”交易,中国太保产险宁波分公司创新研发碳账户综合保险,为碳账户系统安全、平稳、顺利的运营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大型保险机构,中国太保积极践行ESG理念,大胆尝试绿色保险创新,积极探索保险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体现服务绿色生态发展战略的社会责任和行业价值。

  填补湿地碳汇保险空白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库之一,与海洋、森林并列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储碳总量占陆地生态系统的35%。湿地中植物种类丰富,植被茂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碳,并在湿地土壤中不断积累。而湿地中含有大量未被分解的有机碳,也在湿地中不断积累。

  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可以保护碳储存、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以往,宁波杭州湾湿地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比较严重,对该地生态价值影响较大。

  如何解决这一痛点?郑迪波介绍称,2022年4月份,杭州湾湿地公园和中国太保开始探讨这一项目并达成共识,首单碳汇湿地生态价值保险应运而生。在投保当年,台风“梅花”登陆浙江,中国太保产险积极做了赔付工作,24.6万元的理赔款快速到账,发挥了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对于整个公园的绿化植物、基础设施等资产的灾后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据了解,该保险以湿地的碳汇富余价值(包括固碳经济价值和修复成本)为补偿依据,保障湿地因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原因受损进而导致湿地碳汇量减少的风险,对保护湿地的碳汇价值和旅游文化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项目也填补了国内湿地碳汇保险空白。据中国太保产险杭州湾支公司介绍,碳汇保险的定价是比较困难的,对于草原、红杉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测算,业内已有一定的方法论,而湿地除了正常的绿色植物以外,还包含藻类等,实际很难确定它的储碳能力。为此,中国太保联合瑞士再保险,共同探索形成对湿地的固碳能力的方法论,厘定出相应的保险费率,让湿地碳汇得到了保障。

  作为一款气象指数保险创新,首单碳汇湿地生态价值保险以气象指数作为理赔依据,当气象指数达到保险合同中约定的触发条件时,理赔过程可以自动化进行,无需现场查勘和定损,这大大提高了理赔效率。

  谈及碳汇湿地生态价值保险的创新点及未来发展方向,上述中国太保产险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这一指数保险的致灾因子只选取了干旱和台风,未来还可能增加火灾、极端自然灾害等其他因子,公司还将不断完善保险创新。而在承保区域上,下一步有望扩展至杭州湾其他湿地,探索将滨海湿地也纳入保障范围。”

  保险“护航”蓝碳交易

  相对于陆地上的“绿碳”,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的过程,被称为“蓝碳”。

  蓝碳具有固碳量大、效率高、储存时间长等特点。森林、草原等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储存周期最长约几十年,而海洋碳汇可长达数百年,在有效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碳汇效果显著。

  蓝碳交易的第一步是海洋的蓝碳生态产品确权,进行初始量登记;然后是相对困难的蓝碳核算与监测。据估算,象山县盐沼生态系统碳汇量达10.28万吨/年,以坛紫菜、海带为主的大型藻类养殖碳汇量约2.17万吨/年,此外,以牡蛎为主的贝类养殖碳汇量约3.22万吨/年。

  “现在全国蓝碳交易都处于探索的阶段。”宁波产权交易中心负责人介绍称,今年3月,浙江省首例“蓝碳+产权+司法”生态补偿交易在象山县完成,此次交易中,由中国太保产险宁波分公司承保碳账户综合保险,为蓝碳生态碳账户提供新的保险创新解决方案。“在碳账户创新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突破性的工作,引入保险的产品能够给账户管理的安全性更多的赋能,确保交易过程当中各个参与主体的权益和合规性。”

  据悉,在司法审判场景中,案件当事人可以签署一个自愿认购的委托书,根据检察院专家的评估意见,在碳账户中相对应的碳汇量进行交易和核销。保险则基于“司法蓝碳+生态修复”补偿机制,聚焦于碳账户在登记、运营过程中的人为过失和系统安全风险,承保碳资产登记责任、碳账户网络安全责任和碳资产账户安全责任,为碳账户系统安全、平稳、顺利的运营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为碳账户的发展保驾护航。

  这是一次保险为蓝碳交易“护航”的有益尝试。未来,中国太保还将“司法蓝碳+生态修复”碳账户的承保经验复制运用到现有其他碳账户,比如企业碳账户。通过出险调费等手段,倒逼相关企业加强碳账户系统的管理,降低损失赔付,提升对碳账户的风险管理水平,并充分运用大数法则,汇总所有碳账户的承保经验,推陈出新,更好地促进碳账户安全、平稳运营。

  除了经济补偿功能,保险在“蓝碳”交易产业链中应当发挥更大作用。就碳账户综合保险未来创新与迭代方向,中国太保产险宁波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举例称,如何确保碳账户稳定的碳源,这需要保险在碳账户的上下游继续耕耘创新。“中国太保产险还将不断更新先进的技术和数据分析,评估碳账户风险,推动绿色金融和环境科技领域的成长,促进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